十、君士坦丁和李錫尼的決裂與爭戰(314—315A.D.)

羅馬世界現在為君士坦丁和李錫尼所平分,前者是西部的主人,後者統治東部。大家期望這兩位征服者不要再發起內戰,能因私人情誼和公開盟約的聯系,克制內心更進一步的野心,至少也要維持一段時間的和平。

兩位勝利的皇帝開始相互對抗,是在馬克西明死後一年才發生的事(314 A.D.)。表面看來君士坦丁才華橫溢又胸懷大志,好像他是先動手的侵略者;但事實上,李錫尼陰鷙狡詐,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不難找尋真相,他在煽動一場陰謀活動,來對付與自己結盟的親人。君士坦丁不久前把妹妹安娜斯塔西婭許配給巴西努斯,後者是個世家子弟而且很富有。然後君士坦丁將這位親戚擢升為愷撒。按照戴克裏先設立的政府架構,就得把意大利或者是阿非利加交給他來治理,但是所應許的封地在執行時受到延誤,要不就是狀況跟過去不同,已經有了變化。這樣一來,巴西努斯獲得尊榮,本來應該可以鞏固他的忠誠,現在反而產生了離間的作用。他的任命要得到李錫尼的同意以獲得批準,這位手段高明的君主立刻派出自己的密使,與新上任的愷撒建立秘密而危險的通信聯系,挑起他不滿的情緒,勸他要為自己打算,因為他不可能得到君士坦丁公正的對待,所以必要時,使用暴力亦在所不惜。機警的皇帝在叛徒安排妥當快要動手之前,發覺整個陰謀活動,然後嚴正宣布斷絕與巴西努斯的親戚關系,剝奪愷撒的皇室位階和頭銜,對他的謀叛和不忠處以應得的刑責。這時巴西努斯已逃到李錫尼的國土尋求庇護,在要求引渡這位罪犯時,傲慢的李錫尼加以拒絕,並且肯定地表示巴西努斯早已有反叛君士坦丁之心。在意大利邊界上的艾摩納,發生了侮辱君士坦丁雕像的事件,這成為兩位君主產生不和的信號。[247]

第一次會戰發生在西巴利斯附近(公元315年10月8日),這是潘諾尼亞位於薩瓦河畔的城市,離西米烏姆的上方大約50英裏。[248]兩位勢力強大的君主在這場重要的沖突中,帶到戰場的兵力看起來與他們的地位並不相稱,只能推測有位皇帝忽然怒氣發作,使得另一位受到突如其來的奇襲。西方皇帝只率領2萬人,東方統治者的兵力是3.5萬人,不過,兵力劣勢的一方倒是占有地形之利。君士坦丁在一處大約半英裏寬的通道上建立前哨陣地,這條通道的一邊是很陡的小山,另一邊是難以通行的沼澤,然後在這個位置上堅守頑抗,擊退敵軍的攻擊,接著就乘勝追擊,領軍進入平原。身經百戰的伊利裏亞軍團在統帥的旗幟下列陣,這位君王的軍旅生涯曾經身受普羅布斯和戴克裏先的教導。雙方發射的箭矢很快就消耗殆盡,勢均力敵的兩軍蜂擁而上,用短劍和擲矢進行肉搏戰鬥,從當天的清晨一直激戰到黃昏,勝負難分。君士坦丁親自在右翼領導了一次英勇的沖鋒,獲得決定性的戰果。

李錫尼當機立斷向後撤退,救出其余的部隊免於全軍被殲。當他計算損失後,發現傷亡達2萬人,他判斷在目前狀況下,得勝的敵軍會采取積極的行動,在此過夜已沒有安全性可言。於是他放棄營地和輜重,帶領大批騎兵秘密離開,克服萬難繼續行進,終於逃脫敵軍的追擊。在他不屈不撓的努力下,他的妻子、兒女和財產得以保全,他把這些都存放在西米烏姆。李錫尼通過這個城市以後,就破壞了在薩瓦河上的橋梁,很快在達契亞和色雷斯征集一支新軍。他在逃離時,把愷撒這個頭銜授給瓦倫斯,他是一位負責伊利裏亞邊疆防務的將領。[249]

色雷斯的馬底亞平原是第二次會戰的舞台,戰鬥沒有上次那樣激烈,人員的傷亡也比較少,雙方部隊的勇氣和紀律尚能不分上下,勝利取決於君士坦丁的卓越才能。他率領5000人獲得有利的高地,在激戰之際攻擊敵軍的後衛,使對方付出慘重的代價。李錫尼的部隊雖然兩面應戰,卻還能守住自己的陣地,直到夜幕降臨,戰鬥趨於尾聲,便向馬其頓山區安全撤退。[250]兩次會戰失利,平白犧牲最英勇的老兵部隊後,李錫尼的野心受到打擊,亟欲求和。他派出使者米斯特裏阿努斯覲見君士坦丁,展開如簧之舌曲意奉承君王的高尚德行,同時很委婉地表示戰事仍是勝負難分,無可避免的災難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因兩位皇帝都是他的主人,所以他接受授權前來達成長久而光榮的和平。君士坦丁接受他的說辭,但在提到瓦倫斯時,表達出他的氣憤和不齒,用強硬的語氣說:

我們從帝國西部海岸進軍以來,在連續不斷的戰鬥中獲得勝利,還不是為了要得到和平?現在若是不拒絕負恩的親戚,那就得接受一位可恥的奴隸成為同僚來治理帝國,所以要讓瓦倫斯退位,不得繼續享有愷撒的頭銜,這是簽訂和約的首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