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懷柔政策下的對外征戰

公元1世紀時,羅馬帝國唯一增加的行省是不列顛。繼承帝位者只有在這件事上,追隨愷撒的作為,而不遵從奧古斯都的訓諭。

不列顛與高盧海岸貼近,似乎時時在召喚軍隊入侵,盛產珍珠的誘人傳聞,更引發他們的貪婪野心。[8]不列顛雖然被視為孤懸海外、隔絕封閉的世界,然而用兵的方略倒是與大陸作戰沒有多大差別。這場長達40年的戰爭,是由最愚蠢無知的皇帝開啟戰端,由最荒淫無道的皇帝繼續支持,到最怯懦膽小的皇帝手中宣告終止。[9]島嶼大部分土地在那個時候已經降服於羅馬的統治。

不列顛的各部族雖然英勇善戰,卻乏人領導,再加上生性自由不羈,欠缺團結合作的精神,因此他們拿起武器作戰雖勇猛絕倫,但也經常反覆多變,時而棄械向敵投降,時而各族間兵戎相見,最後的下場是各自為戰,難逃被逐一征服的命運。卡拉克塔庫斯[10]堅忍不屈的屢敗屢戰,波迪西亞[11]不惜犧牲的報仇消恨,德魯伊[12]教徒宗教狂熱下的前仆後繼,都無法阻止羅馬大軍長驅直入,也不能改變整個國家遭受奴役的後果。

雖然當時的羅馬皇帝有的懦弱退縮,有的墮落殘暴,但是這些將領率軍在外,倒都能維護國家的尊嚴。圖密善皇帝在位時,他的軍團在阿格裏科拉指揮下,擊敗喀裏多尼亞人在格蘭扁山丘集結的隊伍;他的艦隊從事前所未有的海上探險,克服各種危難,環島展示羅馬的軍威;而皇帝自身安居宮中,聽聞軍中傳來獲勝消息而大感驚懼,在這種狀況下,不列顛的征討只有草草結束。原來在阿格裏科拉的計劃裏,可以很輕易地將愛爾蘭納入版圖,就他的意見看來,只要一個軍團以及少數的協防軍就可以達成任務。占領西部的島嶼非常有價值,等不列顛人舉目四顧,自由已經毫無指望,就會束手就縛。

阿格裏科拉有優異的功勛,所以才被解除統治不列顛的職務,平定蠻族的計劃即使再周全也只有放棄。這位處事審慎的將軍在離職以前,為了保障領土安全,采取了必要的預防措施。他平時就觀察到不列顛有兩個相對的海灣,把整個島嶼分成大小不相等的區塊,這就是現在所稱的蘇格蘭河口灣,越過這段狹窄的頸部大約有40英裏的距離,他派駐軍隊部署一道防線。安東尼·皮烏斯即位後,用石塊砌成基礎,上面覆蓋草皮成為壁壘,來增強全線防禦能力,此即“安東尼邊墻”[13],距離現在的愛丁堡和格拉斯哥不遠,長久以來都是羅馬行省的界線。土著喀裏多尼亞人在島的極北部,過著狂野無羈自由自在的生活,並不是由於他們英勇過人,而是因為貧窮落後不值得征服。他們屢次向南進犯都被擊退,損失很多人馬,但是這片鄉土從未降服。羅馬人擁有世上氣候最溫和、物產最富饒的地區,因此對這塊聳立著被冬季的暴風雪吹襲著的陰郁山丘、點綴著藍色煙霧籠罩下若隱若現的湖泊、遍布陰冷而孤立的石南樹叢的地區,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任憑當地的赤裸蠻族在森林裏獵取麋鹿。[14]

以上所述是從奧古斯都逝世到圖拉真即位期間,羅馬邊界的狀況和帝國的大政方針。圖拉真是個品德高尚、積極有為的國家元首,他接受嚴格的軍事教育,有統禦大軍的才能。他把先帝奧古斯都規劃的和平構想暫時擱置,開始連年的戰爭和征討。軍團在經過漫長的等待後,如今終於又等到了皇帝禦駕親征。

首先討伐的對象就是好戰成性的達契亞人,他們的居地越過多瑙河,在圖密善當政時曾毫無顧忌地侮辱羅馬帝國的尊嚴。這是一支孔武有力、兇狠殘暴的蠻族,因深信靈魂不滅和輪回往生,所以作戰時奮不顧身,視死如歸。達契亞的國王德塞巴魯斯與圖拉真旗鼓相當,後來戰至筋疲力竭、羅掘俱窮,雖不至於和羅馬同歸於盡,但也不輕言俯首認輸。這是一場值得刻碑勒石的戰爭,[15]除了短暫休兵過一段時間,戰爭延續了5年之久,直到皇帝不顧一切投入全國人力物力,才使得蠻族完全降服。這場戰爭使得帝國獲得了達契亞行省,等於增加了1300英裏的邊境線,這是違反奧古斯都遺言的第二次行動。現在帝國在東北方自然形成的邊界,沿德涅斯特河、蒂薩河(或稱提比斯庫斯河)、下多瑙河和黑海成為一線。軍用道路順著多瑙河河岸到鄰接的本德地區,仍然可以看出當年遺留的古跡。本德在現代歷史上很有名氣,因為這是土耳其和俄羅斯兩大帝國之間的國界。

帝國初期諸帝之中,圖拉真有繼往開來的氣概。長久以來人類對破壞者的贊譽遠過於創建者,以致追求戰陣的榮耀成為帝王將相永不可磨滅的過失。歷代的詩人和史家對亞歷山大贊不絕口,激起了圖拉真與之一比高下的萬丈雄心,使得這位羅馬皇帝著手征服東方各國。他為自己的年老而嘆息,認為自己很難有希望像腓力之子那樣建立舉世無匹的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