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來自北方的風暴(第2/3頁)

當然,這些暫時不用擔心,不說這些人大多數都是青壯男性,將來有很大的可持續發展性,單說緬甸十分陳舊落後的基礎設施就讓蕭如薰十分不安心,如今這十萬人還正好能讓蕭如薰應付的過來,要是人口呈爆炸式增長的話,搞不好還真要出亂子。

基礎設施很差勁,非常差勁,不是一般的差勁,甚至可以說就是沒有。

城池是怎麽樣的就不說了,耕種的土地都是亂來,刀耕火種,荒廢的土地很多,居住區域規劃十分不科學,這裏一塊那裏一塊,零零散散的,無法形成有效的人口聚落產生輻射反應,水利設施公共衛生設施更是零,難怪動不動就鬧洪災。

緬甸的降雨量很大,河流湖泊眾多,蓄水量極大,很容易鬧洪災,這一點和四川和長江流域的某些地方很像,中國的先人修築了大量的水利設施以確保洪水不會損害國家,而緬甸人壓根就沒有這個意識!

生活條件太好,自然優勢太大,使得這群人只知道窮兵黷武,從來不知道發展生產。

所以來到了緬甸的漢民們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拿起工具,和士兵們一起建設屬於他們自己的家園。

興修水利,建立基礎公共設施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蕭如薰讓軍隊到處開山挖石頭修築水利工程,在移居的漢民中招募相關技術人才,懂水利的,懂工具的,木匠鐵匠什麽的一起上,商量一個可行的方案,在緬甸人亂搞的亂七八糟的防水設施的基礎上,修築簡單的必要的河堤,確保勃固一帶的最初的漢民聚居地是安全的,然後再去談起他的。

一些設施需要從國內購買,或者直接從暹羅購買,人手到是夠用了,軍隊加上遷移來的青壯男丁,幾萬人還是湊的出來的,搞工程不難,難的是技術人才少,而且工具不足,大部分人都要借用軍隊的武器去開荒砍伐,而從國內訂購的大量農具和設備還有一段時間才能運送來。

其中也有葉夢熊的幫助,將倉庫內的一些用不到的東西打包低價賣給了蕭如薰,其中就有一些武器和大量的農具,也幫著蕭如薰找一些水利方面的人才,幫助蕭如薰在緬甸興修水利,還幫著搜羅一些醫師,一些年輕的喜歡四處闖蕩的醫師,打包一起送到緬甸,當然還是蕭如薰提出的優厚待遇吸引了他們。

無論何時,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要是放到現代,蕭如薰什麽都別想得到,可是謝天謝地,官老爺們只在乎四書五經,只在乎會讀書的進士,除了進士之外,三教九流的人才他們什麽都不在意,待遇也低,地位也低,一聽到蕭如薰給他們優厚的待遇,甚至可以當鎮南侯府的技術官員,忙不叠的就收拾行裝拖家帶口的去了。

在緬甸要是不搞水利,那是發展不起來的,同樣,不搞醫療也是很要命的,現在緬甸的雨季過去了,要在下一個雨季來臨之前搞好最基礎的水利,確保不會發大水,也要搞好最基礎的醫療條件,以免那些水土不服的百姓得病,到時候一病病死一大片,蕭如薰哭都沒地方哭。

現在吃東西喝水都不用擔心,人數也不多,數萬人的口糧,是軍隊裏的火頭軍統一安排負責,幹活的一天三頓,不幹活的一天兩頓,幹活的一頓稀兩頓幹,不幹活的一頓稀一頓幹,總而言之,不虧待大家就是了。

蕭如薰手裏也的確有糧食,從暹羅得到的糧食,從各個部落手裏得到的糧食,用莽應裏的財寶交換而來的糧食,糧食一點都不缺,按照緬甸如今的氣溫,在靠南邊的地方,蕭如薰根據一批老農的意見,已經開始吩咐一批青壯耕田種地了。

這裏的氣溫就沒有在二十度以下的,水量還充沛,一年三熟都不是問題,老農們哭著說從沒見過那麽好的地方,要是老家也這樣,就不用來這裏了。

蕭如薰詢問了一批背井離鄉的老農,得知他們原先住在關中,流浪到了山東,然後再到浙江,坐船來到了緬甸,家鄉遭了冷災,九月天冷的不正常,麥子發育不良,顆粒幹癟,收成大減,大家哭喊著老天爺不長眼,老天爺也不照顧他們,結果他們沒錢交稅,只能把最後的土地賣給那些一臉奸詐狡猾的地主豪紳,然後帶著僅有的錢財逃難去了。

萬歷二十二年,北方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了大降溫的前兆,糧食減產十分嚴重。

在緬甸感受不到的嚴寒正在席卷著大明的北方,居住在長城以南的漢人尚且如此,居住在更北方的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就是更是如此感覺的,天冷,冷的不正常,水草不豐了,牲畜養不下去了,越來越瘦了,不打膘了,再這樣下去,大家就要餓死了,怎麽辦?搶他娘的!

搶誰?

漢人!

一輪新的南下風暴正在醞釀之中,而居住在深宮內的大老爺們,無論是皇帝還是內閣,都不曾關注這份可怕的南下風暴,當然,他們也習慣了,每當天冷的時候,邊軍就自發的開始戍邊守衛,增加兵力,因為他們知道,天氣一冷,遊牧的蠻子就要南下來搶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