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不一樣的《南京條約》(第2/3頁)

可惜,他不能。畢竟還有那些戰俘,還有這次遠征的失利,誰能保證再次遠征會不會同樣的失敗?

包令只能再次深深地吸了口氣,讓自己憤怒的臉盡量變得平緩一些:“可是吳大人,如今貴國不是滿清,大英帝國更不是滿清國!410萬英鎊的戰爭賠償,我國內閣絕對不會同意的,即便是他們同意,議會也會反對。能不能……”

“既然這樣,包令爵士。那我們換種方式吧!”吳如孝的臉上充滿笑意:“不如將貴國的海峽殖民地星加坡、麻六甲、檳城三地賣給我們,貴國退出東印度群島。看在老朋友的份上,我會請求我們的皇帝陛下,將那戰爭賠償作為購買的補償,免於爵士為難!您看如何?”

包令吃驚於對方的算盤,原來在這裏等著他,道:“這怎麽行?”

旁邊一直不做聲的左宗棠嗖地站了起來:“不行也得行。如今這海峽三地都已經被我中華討虜軍占據,而且這三地都是我華族人居住。本就是我華族的領地。能免除你們戰爭賠償,已經是給你們面子。要是不滿,大不了再派一支遠征艦隊來!”

吳如孝也笑笑。

包令只能滿嘴苦澀地閉上了嘴巴。他還能說什麽呢?這三個地方,早就已經被中華帝國的軍隊占領,連帶著在柔佛王國的那支步兵部隊,還在對方的包圍之中。

想到這,他連忙提出:“釋放戰俘,停止一切戰爭,解除柔佛叢林裏的那個峽谷的圍困。”

吳如孝見對方答應下來,喜道:“這個自然!”

雙方對戰爭賠償問題達成一致後,便再無障礙。吳如孝甚至答應對方,柔佛王國那個峽谷中的那支英軍步兵,不但解除圍困,還可以提供點食物以讓他們能趕至麻六甲,乘坐船只回國。並且,將放走這支英軍不寫入條約之中,以保存英國的顏面。

這無疑讓包令有些滿意。不過,他想不到的是,吳如孝之所以如此爽快地優厚地答應他,勢因為他早已經得報,那個峽谷中被圍困的英軍步兵,從當初的8000人變成峽谷中的5000人,再用四個月時間從5000人變成了如今的1200人。竟然有數千士兵不是因為突圍被射殺,便是呆在谷中活活餓死病死了。

很快,雙方開始了簽約儀式。

剛剛還憤怒的德比伯爵,此刻也不顧臉上還未掉落的怒容,拿起英文版的協定內容,仔細看了起來,半晌之後,默默地在右下方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而桌子的另一邊,中華帝國一方,左宗棠早就簽署上了自己的大名。

這個時候,到了雙方互換條約文本的時候了。

德比伯爵想晚一些把自己手頭的條約文本交給對方,他有幾分猶豫。不過,左宗棠背後的一名參謀走了過來,一把抓住德比伯爵手中的文本,給搶了過去,不顧哇哇大叫大聲抗議的德比伯爵,將它遞給左宗棠,這才慢慢地將左宗棠已經批準的文書遞了過來,交給德比伯爵。

另一邊的副本上,吳如孝和包令兩人也雙雙簽署上了自己的名字。整個簽約儀式完成了。

玄武門城樓上,4門禮炮猛地打響,緊接著,不遠處的城墻之上,另外17門禮炮也相繼響起。21聲禮炮,昭示著中英兩國的《南京條約》正式簽署。

至於為何明明已經沒有再叫南京城,而是改名聖京之後,為何這份條約還是叫《南京條約》,大家自然明白,這是將十多年前的滿清王朝帶來的羞辱給抹平。

第二天一早,《中華帝國報》、《揚子江晚報》、《南方日報》等中華帝國幾大報紙紛紛在頭版刊登中英兩國簽訂的《南京條約》內容。他們稱之為不一樣的第二次南京條約。

條約原文如下:

一八六零年一月十四日,太聖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聖京。

茲以兩國有所不愜,中華帝國大皇帝與大英君主合意修好,保其嗣後不至失和。

為此,中華帝國大皇帝特派總參謀部總參謀長左宗棠、外務部部長吳如孝;大英君主特派內廷建議功賜佩帶頭等寶星會議國政世職上堂內世襲德比郡伯爵愛德華·傑弗裏·史密斯·斯坦利;

公同會議,各將本國恭奉全權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諭、敕書等件互相較閱,均臻妥善,現將雙方停戰和好之條約開列於下:

第一款雙方停戰修好。

第二款中方以英方所載戰爭賠償各項若幹,用以支付海峽總督府下轄的星加坡、麻六甲、檳城三地的購買所需,雙方兩清。至此,英方不再擁有海峽三地駐兵、收稅等治理權,但三地仍對英方商船自由開放。

第三款中方釋放所關押的戰俘合計6500人,在三個月內交由英方運回本土,英方支付中方戰俘贖金325萬聖元,折合74萬英鎊。其應如何分繳,即於半年內即一八六零年七月十四日前,在廣東省廣州府衙一次性繳清。載此明文,庶免紛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