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另類科舉(第3/3頁)

羅澤南潛心程朱理學達二十多年,深入的探究這些宋明理學大師的著述,他一生信守理學,創新地豐富和充實了理氣論。

因此,在這兩道考題之中,羅澤南以理氣學的角度,對土地兼並、西洋諸學的理解,都寫了下來。

第三天,經過左宗棠、謝享才、許祥光、李善蘭、劉長佑五人評定後的幾份試卷,便交道馮雲山手中,這些都算答題出色的,最貼題的考生了,而考生名字,都封印著,還不得而知。

馮雲山打開試卷,第一份不得不說,是一份標準八股答卷。先不說八股格式,單以馮雲山這不大好的眼光,也能看出這筆字跡,實在是難得。

“夫天地萬物,皆為理氣!氣化萬物,理為主宰!”

“人性本善,性即理……心為身之主宰,心也者,理之次舍也!萬物皆需使身、心、行、道四者合一,理為心性本體,心性與理氣要合為一體,相輔相成。西洋諸學,可謂占理占氣,是所謂優。如今帝國當拋棄滿清朝之畏洋如虎,輕視洋又怕洋的觀念,而是以夷制夷,取其長者習之,其短者惡之,勵精圖治,正己理氣……”

看完這個,不用看名字,馮雲山已經知道這必定是那羅澤南的試卷。挑開封印一看,果然,正是羅澤南。

不愧為一代大儒。

而後,馮雲山又拿起第二份試卷,卻是二份中規中矩的八股文,不過,其內容,卻有建議中華帝國學習西洋進行改革,開展洋務運動的意思在其中:“帝國當以‘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摹習西洋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利用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模式發展近代工業,以獲得強大的軍事裝備、民用品,增加國庫收入、增強國力,崛起於世界”。

而這兩份八股文,一份文筆稍顯稚嫩,一份卻筆鋒沉練,但內容卻十分接近,都是覺著如今的華夏已大為落後西洋,主張取西洋之長,奮起直追。這不正是後世的洋務派的主張麽?

馮雲山解開封印,發現二人一人名為沈桂芬,另一人名為張之洞,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二人,這不正是日後的兩位洋務運動的中堅力量,一位是中央的決策代表,一位是地方的代表麽?

尤其是張之洞,在幾地的總督任上,做了三件大事,都影響著整個近代的華夏:一辦新式教育,二辦實業,三練新軍。

此人才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見識,可大用!原本以為還要鍛煉幾年,如今看來,可直接任用,大不了,先給給知縣之類的練練手,馮雲山當即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