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潮飛逝(五)(第2/2頁)

國內的態度演變,也印證了公孫止當初說的那句:“我們敗不起,哪怕出現僵持,都是極為不利。”當西方戰事陷入泥潭,漢朝原本的平衡也在漸漸傾斜,已有了烽火的氣息。

相對中原、荊州、江南越演越烈的事態,跨過雁門關,穿過代郡,向東便是煥然一新的土地,大量的農田圍繞村寨開墾出來,城池在數年裏擴建了一倍,黑山百姓、當初的烏桓人、鮮卑人,甚至匈奴人大多說漢話,穿漢人服飾,偶爾有幾個面目黝黑起繭的人走進城中,便是知道剛才草原上回來的。

越過熙熙攘攘攢動的人頭,沿著高聳的酒肆、茶肆,遠去長長的街道,坐落城北第一列的建築數次改建擴大,已頗具王侯的規格,不過曾經被公孫止親手掛上去的門匾從最初到如今,淌過了十多年歲月,經過多次粉刷、抹金,變得沉靜而雍容。

風聲跑過屋檐,帶起一片鈴鐺聲。

陳設沒有多少改變的院落,蔡琰坐在臥房裏輕輕撫動焦尾的琴弦,夫君不在的這幾年裏,她一直協助李儒、王烈、邴原三人管理好這份北方基業,同樣教導好膝下唯一的兒子公孫正,習慣了獨自面對大風大浪,哪怕陡然出現戰事,她也能提著長劍奔向戰場。

好在這段年月裏,四處都風平浪靜,自丈夫與曹丞相達成霸府協議後,北方五郡和幽並二州除了財政、軍務,其余都是政令相通,太守、郡丞等重要官職都由北地舉薦上任,作為交換,北方戰馬、牛筋、皮毛將大量輸送中原。

當然作為鎮北將軍府長史,李儒多少都會留幾個心眼,與蹇碩手中的力量,將眼線都放到了許昌皇宮,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不到一個月就會呈到他們案前。

“南方事態有些嚴重,恐怕會撕破臉皮,儒在來時也與王郡守他們商議過此事,到時候可能需要給曹丞相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李儒腳步緩慢,走在婦人旁邊,晃動的身形之上,已是頭發花白,但精氣神多少還算好,他道:“上個月,許昌又派人過來遊說,要給主公封王,我和王烈都推掉了,如今西域之事未決,單靠北地,實在無法長途跋涉抵達蔥嶺……儒慚愧。”

“長史有心就好,琰也不是大門不錯二門不邁的迂腐人。”

說話的聲音裏,蔡琰望著那邊正走過來的少年人,笑了笑繼續說道:“……我夫君並非短命之人,區區蠻夷,人多有什麽用,只是時間長短罷了,長史不比愧疚,既然南方那批人想要打,那就讓他們打就是,我們就好好守住這裏,將糧倉堆滿,牛馬成群,再練出一批氣吞天下的軍隊來,時日一到……”

蔡琰看著越來越近的兒子,輕聲落下尾句:“……區區一個王,未必讓我夫君看得上了。”說完,一身深衣,踏著黑紋步履的公孫正也已走近,只是臉色並不好看,還是頗為有禮貌的拱手:“見過母親,見過長史。”

“大公子不必客氣。”李儒還禮後,又對婦人告辭:“夫人已有斟酌,那儒就先回去了。”

“長史慢走。”

看著李儒離開,公孫正低聲道:“才過來的消息,中原對荊州用兵!”

縱然猜到會打起仗,但蔡琰心裏終歸是不願看到的,望著周圍吐露花苞的花園,不知是什麽樣的情緒,輕輕發出嘆息。

“這……大概又要打許多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