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4章 司馬懿憂心忡忡

作為一個集權帝王,郭瑾的態度至關重要。

他如果扛住保守派的沖擊,就能穩住國內既定的局面,不會讓這麽多年來的革新成果付諸東流,可以進一步提高國家財力。

如果他撐不住,他動搖了,問題就大了。

皇帝動搖,臣子們一定紛紛動搖,這對於勢力還比較弱小的革新派來說,是滅頂之災。

這非常考驗郭瑾作為一個皇帝的政治定力和政治眼光。

能否堅定支持商業的部分發展,堅持當下的模式不改變,不打壓革新派,不順應保守派的要求改變魏帝國的局勢,那全看郭瑾的魄力。

所以說,這一波經濟危機帶來的最大影響不是經濟影響,而是政治影響。

對革新派巨大的打擊會使得魏帝國剛剛發展建設起來的脆弱的商業模式遭到嚴重沖擊。

也會對郭鵬定下的【走出去】戰略造成沖擊,這是郭鵬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這是郭鵬的逆鱗。

是他不容觸犯的地方。

誰敢對這一成果動手,就是在找死。

那麽多年的努力,就為了讓魏帝國的人們打破既有觀念的束縛,努力的往外沖擊,走出一條活路,而現在,保守派極有可能順著這場經濟危機把矛盾擴大,直指郭鵬制定的戰略。

那就是郭鵬不能忍受的事情了。

他覺得郭瑾也不會接受這樣的事情出現——他的弟弟們還要往外送呢。

現在,還是要看一下局勢將如何發展。

還有,他還要不斷引入優秀的有革新傾向的官員進入中央,擴充革新派的政治勢力,以便於在未來郭鵬死後還能繼續維護他的改革成果。

曹昂是體會不到郭鵬的憂慮的。

同樣,在一邊旁聽的郭承志也體會不到。

但是,事情的確如同郭鵬所預料的那樣發展起來了。

經濟危機是隨著商路蔓延的,鎮西都護府的危機過後,緊隨其後的就是北庭都護府和安南都護府的危機。

從兩府最西邊的城市內出現第一戶堅持不下去選擇破產的酒肆或旅店開始,這個破產就像是形成了浪潮一樣,開始在城市內波及,也開始向其他城市波及。

規模小的,資本弱的,吸引不了什麽客戶的,連著十好幾天沒有客戶上門,實在堅持不下去,紛紛關閉店門選擇倒閉。

然後去官府求爺爺告奶奶,讓官府不要抓捕他們,不要為難他們,他們會想盡辦法償還貸款,只求官老爺們給他們一點時間。

官員們一開始也是毫無準備,只覺得是尋常情況,本身也沒必要為難這些人。

所以與他們定下時間,約定限期,在限期之前把貸款償還就沒問題。

但是隨著這樣的來問的人越來越多,官員們覺得問題不對勁,開始往上報,讓各縣縣令、縣長知道這個事情。

等縣令縣長們知道這個事情之後,就輪到諸葛亮和司馬懿知道這件事情了。

不過此時此刻,他們早就對這樣的事情有了準備了。

在這樣的事情發生之前,他們已經提前完成了朝廷布置的任務,做好了應對沖擊的準備。

該說不說,要不是朝廷提前通知他們做好準備,要是現在才開始做準備,北庭都護府和安南都護府的情況要比現在糟糕得多。

盡管做了準備,可還是有諸多店鋪經營不下去而倒閉。

可想而知,要是沒有之前的準備,現在倒閉的店鋪要多得多得多。

諸葛亮那邊是郭鵬抵達的之後告訴他的,諸葛亮自己也預料到了些許的情況。

司馬懿也一樣聰明,從蛛絲馬跡中推斷出了危機即將到來,之後又得到了朝廷的警告,便著手準備限制商業。

兩人的手段並不一樣。

發展商業很困難,要從頭開始,帶上軌道了就輕松一些,限制商業也是同樣的,下令各地駁回開店申請,還要關掉部分店鋪,這執行下去也是困難重重。

和山北道的北庭都護府比起來,山南道的綠洲數量多一些,但是也更為破碎,發展農業的難度更大,更需要依靠商業發展經濟。

加上司馬懿的緊迫感和焦慮感,他發展起來比諸葛亮還要努力,還要激進。

當初司馬懿得知諸葛亮那邊的賦稅收入比他高,他更是決定采用了諸葛亮的發展模式,也大力發展服務型城市,吸引更多的商隊走山南道而不是山北道。

他焦急的追趕著諸葛亮的步伐,生怕自己被他甩下太遠。

結果危機來臨之前,他面臨的局勢比諸葛亮面臨的局勢要更加險峻。

駁回申請倒不難,直接不批復,就能堵住那些人。

他們不管怎麽鬧,沒有官府的允許也是不能辦設商鋪的,貸款也沒有辦下去,沒有利益關系,最多是紅眼睛紅一會兒,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