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0章 郭鵬對姜維很感興趣

郭鵬認為,姜維或許是一朵白蓮花,但是他的家族絕對不是什麽傻白甜,而是相當狡詐的強悍地頭蛇。

早年,漢陽郡四大家族也是在涼州赫赫有名的四大家。

當時漢陽郡是涼州州治所在地,漢陽郡的頭等家族在整個涼州都有影響,姜氏就是如此。

郭鵬當年在雒陽做太學生的時候,朝中還是屢屢有放棄涼州的動議,關東人和關西人為此爭論不休,涼州出身的官員更是急先鋒,與關東士人集團展開不屈不撓的鬥爭,堅決維護涼州的地位。

廢話,涼州沒了,他們的基本盤也就沒了,一旦被內遷,不還是任由關東人搓扁搓圓?

那個時候郭鵬就聽說過涼州四大姓的傳聞,說他們和關東士人家族激烈交鋒,互不相讓,勢力不小,戰鬥力也很強,始終不曾讓放棄涼州動議通過。

那時的涼州四大姓其中就有這個姜姓。

也因此,姜維學識淵博,允文允武,自小學習鄭玄的學問,還掌握軍事能力,會帶兵,被諸葛亮稱為【涼州上士】。

姜氏家族要什麽有什麽。

要文化有文化,要私兵有私兵,要經濟有經濟,整個一原始版的軍工復合體。

得到姜維,就等於得到了打開姜氏家族緊閉家門的鑰匙,對於諸葛亮攻伐涼州占據涼州、再進一步圖謀關中的大戰略有偌大好處。

一旦諸葛亮可以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展現出了驅逐涼州曹魏勢力的能力,姜氏家族必然會選擇站隊,到時候依靠姜氏在涼州的威望,便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戰後治理涼州時,也可以利用姜氏家族在涼州的影響力得到配合,迅速穩定涼州局勢,好處多多。

劉備戰敗夷陵之後,諸葛亮的兩路出兵計劃遭遇重挫,無法實行,眼看著就要被困死在益州。

綜合判斷形勢之後,諸葛亮決定改荊州為涼州,奪取曹魏統治根基薄弱的涼州,再續隆中對,盤活蜀漢局勢,以期兩路夾擊關中,重走劉邦之路。

但是,曹魏在涼州的統治根基薄弱不假,而蜀漢政權壓根就沒有根基。

為了奪取涼州,就需要一個對涼州局勢、地理非常熟悉甚至還要有威望的人。

原本是有的,馬超。

但是馬超死的早,馬岱在涼州的威望不能和馬超相提並論,馬氏家族也早就覆滅,沒有馬超這個領頭人,馬岱的存在意義不大,沒用。

所以蜀漢方面一直缺乏一個可以在蜀漢政權進取涼州的過程之中提供幫助的人。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失去了大好時機,但是他卻得到了姜維這個可以和涼州地方勢力達成妥協的關鍵性人物,使蜀漢政權進取涼州的短板被補齊了。

這對於諸葛亮的大戰略來說,未必就是一場大失敗。

姜維的加入,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讓諸葛亮的手裏多了一枚分量極重的砝碼。

姜維被逼投降諸葛亮這件事情在郭鵬看來是非常搞笑的。

這分明是曹魏中央勢力自作聰明,平白無故給自己制造了一個天大麻煩的行為。

當然這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也就是郭鵬掃平了涼州地方勢力,要是沒有,他也會面臨這樣的危局。

發生這種事情其實並不是偶然,只能說根本原因是涼州和中央近百年來的貌合神離。

占據東漢朝廷主流勢力的關東士人素來都看涼州不順眼,一直都在建議朝廷放棄涼州,內遷涼州之民,搞的涼州人和東漢朝廷離心離德。

等曹魏建立,涼州歸附曹魏,但是彼此之間的隔閡並沒有太多的改善。

涼州人依然沒有很多在中央做官,不能主導朝廷政策,曹魏政府的統治根基還是關東士人集團,他們還是看不起並且抗拒關西武人的加入。

換了個政府,換了個皇帝,但是實質沒有改變。

所以諸葛亮北伐前後,涼州地方勢力依然和曹魏中央勢力貌合神離。

姜維,就是涼州地方勢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天然和曹魏中央有矛盾,有距離。

而姜維投降諸葛亮本身也是無可奈何,絕非主動。

他跟著太守馬遵還有雍州刺史郭淮外出巡遊,忽然得知諸葛亮率軍來攻,馬遵懷疑姜維,就拋棄他,不帶他走,姜維又想返回冀縣老家,結果冀縣也不開城門,拒接姜維。

姜維無奈之下,只好投降諸葛亮。

這可不是什麽正常的事情。

姜維作為地方勢力的代表之一,居然被太守和刺史拋棄掉,大敵當前被如此的不信任,還不讓他入城,連老家都不願意開門接納他,逼的他上天無路下地無門。

郭鵬覺得這哪裏是什麽意外,這分明是借刀殺人啊。

從他的角度看,諸葛亮出兵過於迅猛,涼州諸縣無力抵抗,紛紛倒戈,使得本來就不相信地方勢力的曹魏中央勢力更加懷疑地方勢力,就想著把姜維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