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章 活字印刷與求是書屋(第2/2頁)

對於郭瑾,他是放心的。

也沒必要留什麽遺詔給繼承人,沒什麽想要囑托的話留給後代皇帝,他能照著他自己的意思把該做的都做了,就夠了。

郭鵬再也沒說什麽,帶著家人度過了放松的五天假期,好好的吃了美食,喝了美酒,享受了溫泉和放松的時光,他很滿足了。

假期結束,延德十三年正月初六,皇帝郭鵬在新年大朝會上,宣布將面向全國推廣已經非常成熟的活字印刷術。

何為活字印刷術,沒人知道。

不要緊,郭鵬已經讓人把全套設備搬運到了朝堂上來,讓熟練的技術工人在他們面前演示如何在短時間內刊印書籍。

然後,一整套流水線工作之下,一本《禮記》就被非常完整的刊印了出來,成就了一本線裝書籍。

當朝的高官顯貴們就算再怎麽智計超群,也不知道這是個什麽東西,怎麽那麽快的就能把一本書刊印出來。

當然,他們也不知道皇帝是怎麽掌握這種技術的,並且這種技術已經掌握了多久,掌握到了何種程度。

看著那些流水線上的工人那麽熟練的操作那些他們看都沒看過的器具,熟練的在一張張紙上印上字,後頭的裝訂工人熟練無比的把一張張紙堆在一起,三下五除二就整好了一本書……

他們知道,這應該是皇帝很早很早以前就掌握的技術,但是一直沒有公之於眾,只是潛藏在大家都不知道的地方。

到現在才拿出來。

皇帝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

皇帝說,他已經完全掌握了這種技術,並且足以將這種技術廣泛運用,投入量產,甚至已經有相當一批量產完成的書籍可以天下發售,所有學子再也不用手抄書籍了。

皇帝把這話放的很大,好多大臣都不相信。

千百年來書籍都是珍貴的稀少的存在,手抄的不確定性讓留存於世的書籍非常稀少,就算眼下不缺紙張,書籍還是一樣的缺乏。

現在忽然皇帝說以後再也不會缺少書籍,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時候……

誰信?

誰願意相信?

這就等於宣告一個全新的學術下移的時代又要來臨了,而上一個才剛剛來臨不過數年時間。

只有少數幾個比較有見識的人一臉難看的看著印刷機,看著技術工人們熟練的操作。

他們知道,皇帝或許擁有數以百計數以千計乃至於萬計的這樣的【流水線工程】,足以應對全天下對於書籍的狂熱追求。

他們的猜測沒有錯。

僅僅一天之後,延德十三年正月初七,一大車一大車的書籍從洛陽北門進入洛陽城。

車隊的頭部進入南市的時候,車隊的尾端還沒有進入洛陽。

與此同時,東南西北四市中,八間【求是書屋】同步開業,以極低的價格販賣各類魏帝國官方允許流通的書籍。

比如校對之後的《五經正義》等儒家類書籍。

以《九章算術》為代表的數學類書籍。

以《史記》《漢書》為代表的官方承認的正史類書籍。

還有農業方面書籍,郭鵬責成相關官員編寫的《農經》《治蝗要術》《治水要義》等。

以及其他類別書籍。

郭鵬派人重編了劉向所編撰的《淮南子》、王充編撰的《論衡》以及蔡邕自己閑來無事寫作的《琴經》等書籍,允許刊印,面向天下人出售。

又派人整理、加注標點,重編春秋戰國時代被人們推崇而現在早已式微的諸子百家書籍。

如《道德經》、《莊子》、《呂氏春秋》、《內經》、《外經》等。

這些書籍紛紛大規模刊印、復刻,並且對外大規模發售。

這個消息一經傳播,立刻如核彈爆炸一般在洛陽城內引發了劇烈的震動,上至高官下至黎民百姓全體出動,擠到東南西北四市的八間求是書屋內一觀此事真假。

然後他們得到了確切的回復。

真的。

皇帝真的弄來了數以十萬計的書本,放在八間求是書屋裏販賣。

而且還有源源不斷的書籍從洛陽城北門進入洛陽城,源源不斷的進入求是書屋,以一個較為低廉的價格面向全社會所有人販賣。

那一刻,所有有學識的人都看到了一個新的時代的降臨。

他們激動,他們恐懼,他們欣慰,他們不安,他們期待,他們也感到絕望。

種種復雜的交織在一起的情緒沖擊著人們的內心,撕裂了他們固有的觀念、想法,並且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重塑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