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9章 魏軍的軍糧(第2/2頁)

只要有鹽有糧食,有沒有蛋白質並不重要。

那個時候軍隊的要求也低,能吃飽肚子,吃到鹽,不會頭重腳輕的渾身乏力,就已經很知足了。

後來郭鵬財大氣粗了,並且逐漸縮減軍隊規模,有了足夠的底氣給軍隊更好的食物。

加上那個時候國內家禽飼養的逐漸普及,郭鵬開始選擇用同樣易儲存不易腐壞的腌肉加入行軍口糧做配菜。

比如火腿。

把豬肉腌制,制成火腿肉,做熟了配發給士兵,或者弄一些其他的肉類腌制,做熟了給士兵給士兵裝備。

士兵在路上的時候可以吃烙餅和腌肉、腌菜,以此果腹,鹽味足夠,肉也有,主食吃得飽,營養充足,能跑得動,也算過得去。

但是和駐紮口糧比起來,為了趕路速度,行軍口糧一般都不是熱食,幹巴巴冷冷的,所以口感上遠遠不如熱食,士兵們普遍不喜歡行軍口糧。

火頭軍覺得一口氣做太多行軍口糧,也累,也不喜歡。

奈何郭鵬硬性規定行軍路上要縮減埋鍋造飯的頻率,加快趕路速度,所以行軍路上士兵三天能吃一頓新鮮的熱食就算是不錯的了。

偶爾路過城池,會由城池提供給軍隊一些新鮮果蔬食用,士兵們往往會覺得那些新鮮果蔬遠比行軍口糧好要吃。

至於戰鬥口糧,那是軍隊抵達預定作戰地點即將和敵方軍隊短兵相接的時候才會吃的口糧。

戰爭年代比較廣泛存在,現在則是動用最少的口糧種類。

因為魏帝國廣大地區的戰爭已經停止了。

現在只有雲州、交州、平州和漠州四個州還在發生零星戰鬥,時常使用戰鬥口糧。

那個時候吃的口糧就是蛋白質和油脂為主,以肉類食物為主。

讓軍隊吃幹飯吃肉吃到飽,肚子裏全是油水,這樣士兵渾身有力氣,打仗有勁兒,可以堅持更長時間的鏖戰。

有些時候雙方勢均力敵,打仗打的不是誰更強更精銳,而是誰的體力更持久,更能堅持下去,往往體力更強的一方就能獲得勝利。

他們可以把體力更弱的一方耗光力氣,使他們崩潰,然後轉入追擊,一轉攻勢,獲得全勝。

郭鵬早期領兵征戰的時候,往往軍隊並不強悍,面對敵軍並沒有壓倒性的戰鬥力、裝備優勢。

但是因為軍隊吃的好,體力足,渾身有勁兒,所以能堅持到最後,把對方軍隊的體力耗幹凈,於是獲得了勝利。

後來打仗的時候,郭鵬就特別注意在戰前給士兵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油脂,讓他們可以在戰場上氣力更強,更持久,更堅挺。

而敵軍沒有這個條件,面對兇悍持久堅挺的魏軍,當然一敗塗地,一瀉千裏。

所以郭鵬規定的戰鬥口糧就以幹飯和燉肉類食物為主,輔以濃郁的肉湯。

絕對要讓士兵吃飽喝足養足精神,渾身有勁兒,絕對不允許遇到那種餓肚子打仗的情況。

往往到這個時候,士兵們都能吃的滿嘴流油,十分滿足。

所以戰鬥口糧最受士兵歡迎。

大口的米飯,大塊的燉的爛爛的肉,一口下去滿是油脂和肉汁,再扒一口米飯,滿嘴都是肉香和油香,那個味道簡直了。

決戰的時候,戰場寬度有限,軍隊可以輪流上陣,輪流吃飯。

有時候一場仗能從早晨鏖戰到黃昏,那個時候拼的就是誰更持久。

如何才能更持久?

當然是吃得更好,獲取的能量更高。

郭鵬在軍隊食物這一方面做出了許多的改革精進措施,投入大量金錢。

他十分注重讓士兵吃飽吃好,從早先單純的糧食加腌菜到後來的全面開花,郭鵬采取多種措施保障軍隊的口糧。

比如養鴨治蝗得來的鴨子,比如北方放牧得來的牛羊馬,中原地區廣泛飼養的肉豬,比如漁民船隊在江河湖海裏捕撈出來的新鮮水產品等等。

這些東西會用軍費支出,從農民、牧民和漁民手中購買。

給他們好處,讓他們從這個過程中也能賺取一些錢財,從而和軍隊達成良性互動,建立一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

一般來說軍隊的口糧就是如此。

然後還有一些額外的狀況。

比如事出緊急,需要騎兵長途奔襲,或者騎兵需要外出執行掃蕩任務,很久不能回到駐地的情況。

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還有特殊的騎兵作戰口糧——風幹肉包和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