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8章 距離他完全了解魏帝國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第2/2頁)

瑪努爾本以為可能沒有太多好說的事情,但是就今天所了解到的這一點點訊息,就已經讓他覺得這些羊皮紙根本不夠用了。

沒關系,沒有羊皮紙,還有魏國生產的白紙,一樣能寫字。

到時候稍微學習一下魏帝國寫字的方式,用他們的筆和紙試一下,或許也是不錯的感覺。

稍微斟酌一樣,瑪努爾就開始寫信了。

“我的陛下,現在,我正在魏國的皇帝之城洛陽給您寫信,這是我來到魏國的第十三天,是我進入洛陽城的第二天,我本以為我不會那麽快就給您寫信,但是我發現,我有很多事情迫不及待的想要對您訴說……”

瑪努爾開始寫信。

並且打算等下一波前往羅馬的商船準備好了,就把這些信紙和貨物一起送回羅馬,交給卡拉卡拉皇帝。

而距離他完全了解魏帝國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

不要緊,他的信不會停,他會一直堅持寫信,把重要的事情全部告訴卡拉卡拉皇帝。

郭鵬不會總是把精力放在羅馬使節身上,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招待使節的事情那就是辛毗的工作,辛毗需要全身心投入這份工作,這樣才對得起他的地位和收益。

而郭某人作為皇帝,也有皇帝的基本職責。

延德十一年的年末,郭鵬帶著郭瑾一起,視察了首陽山講武堂和衛軍軍營,對兩個重要軍事單位進行了年末審查和慰問。

郭鵬帶著郭瑾一起,和最底層的學生還有士兵親切交談,詢問他們的生活,學習,進入他們的宿舍、營房裏觀看他們的日常生活條件,以及吃穿用度等等。

郭鵬素來關注軍隊的待遇,在政策上明顯向軍隊傾斜,把軍隊的待遇當做頭號關注的事情認真嚴肅的對待。

他不止一次的對郭瑾說過讓軍隊吃好吃飽的重要性。

和羅馬皇帝的訴求不同,他們讓軍隊超規格的吃飽是為了坐穩皇帝的位置,本質上是一種交易,軍隊時而掌握主動權。

而魏帝國的皇帝則是為了更好地掌控軍隊,軍隊不掌握主動權,不能威脅皇帝,皇帝對軍隊的厚待本質上是一種權力的體現。

而且這更多是為了帝國軍隊的戰鬥力。

最初成軍的時候,他就在上谷郡屯田,單獨種植糧食,讓軍隊得以吃飽,不會餓肚子。

能吃飽的軍隊才有戰鬥力,才不會因為饑餓打敗仗,沒有穩定的後勤,一切都是空談。

後來到了青州,他更是大舉屯田,大舉推行屯田村莊政策,親自把軍隊的後勤供給抓在手裏,嚴加看管。

軍隊吃什麽喝什麽必須由他親自決定,後勤系統的人必須聽令行事,不準自作主張。

這樣的政策推動之下,郭鵬的軍隊是當初天下所有軍閥的軍隊裏唯一能吃飽肚子的軍隊。

後來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郭鵬推動養鴨治蝗方略給軍隊增加蛋白質供給,也安排屯田村莊飼養雞鴨鵝和豬之類的家禽,並且廣泛收購,提供給軍隊食用。

在消滅袁紹前夕,郭鵬的軍隊成為天下軍閥軍隊裏唯一一支可以定期吃到肉的軍隊。

因為能吃肉,身體結實,有力氣,並且脫產,就可以接受更精良的訓練。

魏軍的戰鬥力冠絕天下,從那時起就具備了一統天下的基礎。

這個基礎打牢了,魏軍橫掃天下無敵手。

而郭鵬也在這一過程之中不斷的推動軍隊的口糧改革,提高軍隊的口糧待遇,爭取讓士兵吃飽的同時,更能吃好。

營養充分,才能更好的訓練,身體強壯,才能練出精銳士兵。

郭鵬同時在北疆草原上大量放養牛羊馬,並且增加海上捕撈的船隊和漁民數量,增加了軍隊的肉食供給。

哪怕是個面有菜色的麻杆,進了軍隊一兩年都能練出腱子肉。

練出腱子肉了力氣就更大了,就能承載沉重的盔甲和作戰負重了。

魏軍精銳步軍作戰負重接近三十公斤,身體不好,負重都扛不住,更別說戰鬥了。

身體素質不夠、吃不飽肚子的軍隊根本扛不住長時間的持久戰鬥,很容易在鏖戰中率先耗盡體力,從而戰敗。

作為深諳個中滋味的皇帝,郭某人對軍隊的夥食是進行了接連不斷的多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