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章 郭某人醜惡的嘴臉在這些事情上暴露無遺(第2/3頁)

皇帝讓內廷機構東廠派專人經營、治理,經過一些改革搭理,山海酒家的菜色、菜品的味道有了很大的提升。

並且開創性的第一個引入了歌舞助興,打造高端、舒適、奢侈的服務品質,立足於高端消費領域,面向洛陽權貴、富商,於是一舉躍升為洛陽第一酒家。

消費水平那是杠杠的,去的人非富即貴,而且大家都知道這酒家背後是什麽人做靠山,沒有任何人敢於鬧事,裏頭的氛圍好的不得了。

廢話,奏樂的是宮廷樂師,跳舞的是宮裏頭的舞女,背後是什麽人作靠山,還用考慮?

郭某人也是夠可以的。

他覺得平常沒有重要宴會的時候用不著這些樂師舞女。

他自己包括家人都不是很喜歡聽歌看舞,也沒那個時間,只有在舉辦宴會招待群臣或者外賓的時候需要這些舞女和樂師出來亮相。

一個月也用不到他們幾次,但是錢不能少發,所以養著他們很浪費錢。

於是他思考一陣子,決定幹脆打發他們輪流去山海酒家表演歌舞。

輪流排班,上午班下午班,再輪休,反正要發揮自己的特長招攬客戶,增加山海酒家的收益,從而充實郭某人的小金庫。

這樣郭某人需要的時候,留在宮裏的人也能及時頂上,最大限度利用壓榨這些專業人士的勞動力,堅持利益最大化。

郭某人醜惡的嘴臉在這些事情上暴露無遺。

郭某人素來不養閑人,任何一個在內廷服務的人都要為他辦事,切切實實的做事情才能留在內廷,否則就趁早滾蛋。

以洛陽人熱愛追逐皇家喜好的特性,郭某人覺得這一波絕對血賺。

這小道消息還被特意往外放,傳遍了整個洛陽,然後順著洛陽人的外流往周邊散去,說跳舞唱歌的是宮廷的舞女和樂師,做菜的是宮裏出來的大廚。

於是洛陽人和從外地來到洛陽的有錢人趨之若鶩,揮灑著金銀珠寶,都想一睹皇帝老兒平常欣賞的都是怎樣的神仙歌舞,吃的又是什麽神仙飯菜。

還有人深刻的感覺到這是巴結皇帝討好皇帝的好機會,於是經常在山海酒家裏一擲千金,山海酒家賺的錢那是盆滿缽滿,利潤極高。

郭某人高興的不得了。

山海酒家日常爆滿,前來消費的達官貴人當朝顯貴什麽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一塊板磚扔下去,砸死一片人沒有一個是平頭老百姓。

全是勛貴、官員、富商這些家裏有錢手頭不缺錢的貴人們。

不得不說,那皇宮裏養著的樂師舞女,無論技術還是身段,那都是一等一的。

宮裏出來的大廚,那炒菜的手法就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樣,滋味就是十足十,怎麽吃怎麽覺得鮮美非常。

而且價格還特別高,一盤綠葉菜其他酒家十幾個錢就足夠了,這邊要十倍價格。

一看就是用料考究!其他酒家根本不能比!

那可不,這些菜用的那都是皇家的進貨渠道,皇家用剩下來的菜這邊再用,這邊用的那品質僅次於皇家。

皇帝都吃同樣渠道來的菜啊!

不收你十倍價錢你覺得合適嗎?

肉菜更是二十倍三十倍的往上加價,一些郭鵬根本就不吃也不曾聽說過的菜式被東廠的賺錢小能手們發明出來,打著皇家的名頭在山海酒家裏瘋狂賺錢。

當初西域諸國的使節還在的時候,他們就經常花費巨資到這裏消費,花天酒地欣賞歌舞,一呆就是一上午一下午,一擲千金者非常多。

反正這幫家夥除了有錢什麽都沒有,那就使勁兒往裏砸錢就是了。

他們覺得他們在這裏可以體會到尊貴的皇家享受,可以體會到做皇帝的快感,說出去,老子和皇帝吃一樣的飯菜,這是多榮耀的事情?

為此花錢,難道不是超值嗎?

我們吃的不是飯菜,是環境,是逼格,是人際關系往來,是尊貴的體驗。

這些東西是花錢買不到的。

郭某的鐮刀割的一般都是這種渾身穿金戴銀的韭菜。

如今西域諸國的使節不在了,來了更有錢的羅馬使節,辛毗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有必要把他往這裏帶,讓他大把大把的掏出口袋裏的金銀在這裏消費。

反正這幫家夥不是有錢嗎?

魏永則覺得相當刺激。

他就是個最基層的小官,小小通譯,因為想要盡快做官給家裏減輕負擔,連科舉考試都沒考,直接參加了學習班學習語言,然後抄近道成為外交官員。

雖然拿到了一份不錯的俸祿,每個月都能給家裏寄錢,家裏回信告訴他家裏的日子好過多了,他很開心。

但是也就是相對平頭老百姓來說的。

要說山海酒家,那是帝國政府裏一千石以下的官員都談之色變的地方,覺得去一次自己大半年都別想吃頓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