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郭鵬東巡(第2/3頁)

如今,冀州是整個魏國黎庶官員比例最高的一個州,魏郡作為州治所在地,上到郡太守下到村鄉長,全是黎庶出身。

魏郡郡守劉狄是郭鵬非常欣賞的一名官員,有心讓他做出很大的功績,然後直接提拔到中央做高官,樹立一個優秀的典型。

現在看來,劉狄也沒有辜負郭鵬對他的期待,他已經快五十歲了,但還是親自盯在一線努力工作,非常勤勞,沒有因為做了兩千石太守就放松自己玩忽職守。

很顯然,劉狄沒有忘記自己一路是怎麽走來的,對於現在這個夢幻般的現實,他懷著深深的敬畏和感恩。

他陪著郭鵬一起走在鄴縣段的大運河工地上,看著那些戰俘出身的運河勞工辛辛苦苦的揮舞著各種工具在工地上勞動的時候,郭鵬感到非常滿意。

“這些戰俘工作可曾乖巧?可有過鬧事?或者其他什麽逃跑造反之類的?”

“也是有過的,乖巧算不上,但是臣按照陛下交給的方法,分而治之,以戰俘治戰俘,用烏丸人治理烏丸人,用鮮卑人治理鮮卑人。

選擇最勤快嘴巴最甜的做隊長,讓他作威作福,讓他不用勞作,更可以驅使他人勞作,很快,那些戰俘勞工就會恨這個人恨得牙癢癢。”

劉狄笑著說道:“咱們的人一般不直接負責管理,而是把任務分派給那些小隊長,讓他們去幹,然後負責按時驗收。

驗收好的予以獎勵,做的不好的就撤掉他的職位,換另一個人來做,而這個先前的小隊長總是會被很快的折磨死,如此循環往復。”

郭鵬點了點頭。

“很好,如此,則不會引起這些勞工的真正反抗,還能適當的宣泄他們的怒氣,讓他們繼續老老實實的幹活。

對了,我聽說其他郡縣每天都要死掉幾個戰俘,你這裏最少的時候一月才死掉三個,你是怎麽做的?”

郭鵬詢問劉狄。

劉狄慢慢回答道:“臣並非是憐憫這些人,臣只是感覺到讓他們那麽白白的死去,過於浪費,很多人明明只要多吃點東西,或者多休息一陣,就能活很久,還能用很久。

卻偏要為了省一點錢而把他們早早地累死,這樣以後還有什麽大工程需要用人的時候,就不得不征發當地百姓服徭役,不可避免的會影響農業生產,這不好。”

“嗯,不錯。”

郭鵬認可劉狄的說法:“很多地方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只是把目光局限在某一個地方,並未長遠考慮本地民眾的利益。

這些戰俘勞工死的越慢,活得越久,就能做越多的事情,就能解除越多百姓的徭役之苦,這對生產也有好處。

事情總要人去做,有戰俘的時候,可以不用征發百姓做徭役,而沒有戰俘了,就又要征發百姓去做徭役了,這難道不是舍本逐末的行為嗎?我以為這是不可取的。”

這樣說著,郭鵬立刻把隨行的南書房侍讀龐統叫來,命他起草一份詔令,發布給全天下所有負責管理戰俘勞工的官員。

郭鵬要求他們改善戰俘勞工的待遇,每天至少要給兩頓飯,一頓幹一頓稀即可。

然後把戰俘死亡數量設定嚴格限制,嚴令他們采用輪流上工的方式,以此降低戰俘死亡的數量,增加戰俘的可持續使用性。

什麽地方死的人多了,就要問責。

什麽地方死的人少做的活又好,那就要賞。

同時嚴格限制地方政府征發徭役的次數和人數,不準地方政府濫用征發職權,打擾百姓軍事訓練和日常耕種。

大運河沿線的各地官府更要牢牢記住這個要求,郭某人會一路尋查下去。

什麽地方要是遵守的不好,不采取新規來安排工作,把郭某人辛辛苦苦打仗打回來的一百萬戰俘給禍禍完了,誰就要負責。

對了,住宿條件很差的也要改善,住宿條件太差,容易引發瘟疫,要是什麽地方因此發生瘟疫,郭某人就要了他們負責官員的腦袋。

可以說做皇帝那麽久,沒有人比郭某人更清楚瘟疫的可怕了。

雖然郭某人一直都在力主推進人民養成生活衛生習慣,但是這些年來,小規模的瘟疫傳染就和小規模的蝗災一樣,還是難以避免。

有些地方會發生小規模的傳染病,然後被當地官府及時察覺,立刻隔離,從而將危險隔絕。

這種傳染病一旦爆發,往往不知道來源,也不知道怎麽治療,隔離之後,用不了多久那些病人就會全部死掉,然後燒掉他們的屍體,這次傳染病的爆發就結束了。

不明所以。

親眼見了很多次這樣的案例,郭鵬就感覺到,古時候的瘟疫,絕非那麽簡單的事情。

很多可能現代也有的大規模傳染病在古代也爆發過,只是當時的技術手段不可能讓古人知道他們患的是什麽病,是如何起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