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盡管如此,也不能阻擋郭鵬對王平的欣賞(第2/2頁)

然後他建議曹操和郭嘉也盡量讓自己適齡的子輩去參加科舉考試。

“正如這一次我讓阿珺去參加文舉考試一樣,明年我還要讓他去參加武舉,我要讓他和整個神州最優秀最有進取意志的一群人才面對面比拼,面對面較量,看看到底是他比較強,還是旁人比較強。

這有助於讓他認清自己,認清自己的不足和優點,有助於他改善自己的不足,也能幫他揚長避短,我不需要他做官員,但是我要讓他認清自己,你們最好也這樣做。”

郭鵬認真的建議郭嘉和曹操,郭嘉和曹操自然也都認真地聽。

按照魏帝國的規矩,一人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勞,最多也就蔭二子。

父親的功勞能讓兩個兒子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剩下的孩子就要另尋出路了。

當然了,以曹操和郭嘉這樣的身份地位還有權勢與功勞,想要給孩子謀取一個職位,郭鵬自然不會讓他們囿於科舉考試的束縛。

但是,他們也意識到,科舉考試第一次舉辦就有一萬多人參加,以後參加的人數說不定更多。

一旦以後所有官員、將軍都是靠著科舉上位,勛貴家族的子弟卻靠著門蔭上位,靠著祖先的功勞吃老本,不說爵位隔代遞減,怕是要讓人狠狠的鄙視啊。

察舉不就是這樣嗎?

大家都是靠著察舉上位,靠著察舉做高官,一旦你不是靠著察舉上位,自然就讓靠著察舉上位的大多數人瞧不起,鄙視。

士人官僚當年不就是這樣瞧不起那些不靠察舉做官的人嗎?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風水輪流轉,以後官員要不是靠著科舉入仕,怕也是要讓人瞧不起的,這就非常尷尬了。

靠著科舉入仕,要苦學,要苦練,無論文舉還是武舉,難度都很大,都不是輕輕松松可以搞定的,無一不是需要通過常年累月的艱苦學習才能得到成果的。

所以,這樣一來,自家子弟要是不爭氣,在科舉考場上競爭不過人家,那可就真的面子上非常難看了。

想到這裏,郭嘉和曹操也都覺得比較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