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皇帝終於要出手了(第2/3頁)

如果不回來,後果真的很嚴重,是說真的,真的很嚴重。

有的官員重重地松了口氣,意識到皇帝終於要出手了。

有的官員則心中一緊,意識到皇帝要出手了。

只是他們不太明白,皇帝為什麽現在才出手。

但是毫無疑問,許靖就是為皇帝沖鋒在前的馬仔,這一切都是皇帝要求的。

面對士人們的要求,素來擅長妥協的皇帝陛下這一次決不妥協,完全和士人反著來,看來已經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準備。

高官顯貴們的情緒非常復雜。

但是,這並不妨礙寒門出身的朝中大員們立刻對外發表言論,支持許靖,支持【廢察舉,立科舉】的政策,旗幟鮮明的表態支持。

寒門官員以曹操為首,對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言論,並且號召所有官員立刻回來工作,停止和那些鬧事的士子混在一起,否則後果會很嚴重。

士人官員的情況較為復雜。

但是以郭嘉、戲忠、田豐、程昱、郭鴻等人為首的一批人依然毫不猶豫的站在了皇帝這邊。

他們果斷對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表示了對許靖的絕對支持。

身為皇親國戚,或者皇帝親族,又或者關系非常不一般,他們絕對不會懷疑皇帝會忽視他們的利益,就算舉辦了科舉,他們也有利益保障。

所以他們並不猶豫,也不擔心。

四大家,孔羨,袁嗣,荀攸,還有賈逵,終於也公開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們沒有提起此前的流言,只說自己絕對支持科舉。

這些人的矛盾和最終選邊站一直都在郭某人的預料之中。

就如同之前的每一次變革,他們每一次都沒有真正的倒下,沒有真正成為被淘汰的那些人,反而還能得到一些利益。

變察舉為科舉,對於他們這些已經占居高位的人來說,或許並不是什麽壞事。

而要是反對皇帝陛下……

簡直不敢想象他們會遭遇什麽樣的對待。

就算皇帝最終妥協了,那麽還沒等皇帝妥協,他們就會被皇帝幹掉。

得利的是其他人,而不是他們,他們要奉獻自己為別人鋪路。

傻子才幹!

剩下來一批官僚們是正統士人出身,但是身為郭鵬的故吏、親信,被他一手提把起來,且占據朝廷高位,擁有權力,舍不得這一切。

一方面是和士人群體做切割,從此以後被視作士人的叛徒,會失去察舉制度下獲得的利益。

但是另一方面,要是不遵守皇帝的命令,勝負未可知的前提下,卻一定會失去現有的權力、地位。

真的舍不得,完全舍不得。

更關鍵的是他們不知道士人的抗爭會不會勝利,尤其是在皇帝表態決不妥協甚至還要反著來的前提下。

皇帝一直都在勝利,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他一直都在勝利。

是的,皇帝仿佛永遠都在勝利,只要他能做到的,他都一定會做到。

是現在拋棄一切反對他,面對一個很大可能會最終失敗的結局,還是背棄士人同僚,選擇徹底支持皇帝,卻會失去身為士人的特權?

在這個兩難的抉擇之中,吏部尚書張昭第一個做出了選擇。

他公開對外宣布支持許靖的策略,支持【廢察舉,立科舉】,認為察舉制度已經失敗,是時候選用新的制度來代替察舉制度了。

許靖提出的脫胎於論才大典的科舉制度是一個具備可行性的制度,這個制度一旦確立,必將給魏帝國帶來全新的未來。

緊隨張昭之後,棗祗、王粲兩人聯名對外發表言論。

他們表態支持許靖的政策,認為察舉制度走到現在已經不適應新的時代,一場察舉五分之三的廢棄率,這足以證明察舉察出來的都是些廢物。

這個時候如果還不廢除察舉選擇更加具備可行性的科舉,那麽完全就是在把魏帝國的基業不當回事,等同於在造反。

這個聲明就比張昭的更有氣勢一點了。

棗祗和王粲發表了言論之後,外交部尚書辛毗、刑部尚書郭議、兵部尚書董昭也聯合起來對外發表言論。

他們也認為察舉制度已經失敗,現在實施後選擇新的制度來取代失敗的制度了。

許靖雖然私德有缺,但是公德不缺,他的提議是一片公心,不應該遭到如此惡毒的咒罵和誹謗,他們不僅支持許靖,還要求揪出那些惡意誹謗許靖的人嚴懲。

這就比棗祗和王粲的聲明更有威懾力一點。

尚書台、禦史台和參謀台的大佬們終於做出了完全的表態,整個決策圈子並沒有如同外界人士所預料的那樣出現了劇烈的變動。

他們還集體呼籲這些正在參加抗議的官員們立刻回到崗位上,抗議的士子立刻回到學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