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魏帝國逐漸的正常化(第2/3頁)

為了單獨獲取這份人望,不讓這份人望被漢帝國的遺老遺少們吹捧給劉健,郭某人也是煞費苦心。

意識到長期維持高稅率的屯田政策的不可持續性,郭某人開始制定政策,把屯田民繳納的賦稅比例逐步下調。

收走的更少,留給農民的更多。

戰時經濟模式逐漸放松,逐漸給農民松綁,不再從他們身上榨取過多的賦稅,以此給農民以一定的經濟實力,回歸正常的經濟政策。

然後慢慢的把郭魏帝國這架強悍的戰車停下來,走上正軌,開始緩緩的,正常的前進。

戰時經濟政策是不能長久維持的,人忍受壓榨的程度也是有極限的,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應該挑戰這種極限。

否則用不了多久,郭某人就要開始鎮壓農民起義了。

因為知道,所以從屯田制度運行以來,郭魏政權下轄的領土上並沒有發生過哪怕一次農民起義,郭某人稱帝以後也是如此。

把戰時經濟政策一口氣放開肯定不行。

各種配套政策也需要時間去調整,不能驟然給戰爭機車踩下急刹車,要緩緩的降速才行。

而且緩緩放開,也能長期不斷持續的獲得民心,有助於魏政權的統治深入人心。

於是從延德元年以來,屯田民們借著郭某人的政策扶持,逐漸的少交了不少賦稅。

郭某人的宣傳口號也發生了改變。

從努力屯田吃飽肚子到多種多收,開始號召農民們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努力耕種,收獲越多,賺得越多,因為朝廷的賦稅正在降低。

以此激活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於是從延德元年開始,雖然各種小規模天災沒斷過,但是在降低賦稅比例的政策推行下去之後,政府收繳上來的賦稅並沒有降低,反而還有不斷的小幅增加。

原因就在於宣傳口加大力度宣傳,讓農民意識到他們不再是為了一口飯而耕種田地了。

皇帝陛下憐憫他們的生活艱難,改政策了,開始降低上繳比例了。

以後你們耕種的越努力,收獲的越多,而朝廷收走的卻會越來越少,這樣一來,你們自己拿到手裏的就越來越多。

所以越勤奮越努力,就越能吃得飽,還能吃的撐。

想著吃撐肚子而努力吧!

朝廷喊出這樣的口號之後,農民們都被調動起來了。

這一政策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雖然賦稅比例一直都在降低,但是魏帝國的農稅收入一直都在增長。

農民們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小農經濟開始煥發全新的活力。

因此,越勤勞越肯幹的人就能得到越多的收獲,生活就會越變越好,不僅可以吃飽,還能吃撐,不僅能吃撐肚子,還有剩余。

剩余逐漸累積起來,就會變成一筆不小的財富。

隨著時間推移,這筆財富逐漸積累,就會越變越多,就會給農民進行日常消費的底氣。

而根據臨淄營的調查顯示,的確是這樣的。

然後,郭某人頒布了扶持小商小販小本生意的經濟政策。

之後,又命令財政部和民政部派人下鄉,到處宣講這一政策的要點。

比如政府會扶持農戶家庭的多余勞動力做小本生意,開個小店鋪,操持一下鄰裏街坊的生意,或者去交通幹道沿線賣吃的東西。

反正用家中多余的勞動力操持一下小商業也算是合理利用勞動力,賺點零花錢也好。

凡是這樣做的,起步三年內都可以免繳商稅。

郭某人又下令財政部學習吏部,在各州郡安排分部。

根據朝廷政策標準,對有意操持小本生意的民戶進行審核,條件達標的,可以給與無息或者低息貸款,對小本生意進行扶持。

這一政策完全由中央推行,不受地方政策幹預,主導權在財政部,地方政府不得幹預中央財政部的扶持計劃。

郭某人提出這樣的政策,以此支持民間小本商業的發展,從最底層開始扶持第三產業的發展,把經濟盤活,讓經濟繁榮起來。

當時朝中還是有很多官員對此表示不理解的。

他們不知道郭某人從國庫裏掏出這樣一筆錢散到民間去到底是為了什麽。

不怕打水漂嗎?

用來給大家發福利不好嗎?

每個官員心裏都覺得怪怪的。

因為以前沒有皇帝這樣做過。

雖然郭鵬也做過很多以前的皇帝不曾做過的事情。

郭某人也不打算現在和他們爭論,到時候,直接拿財政收入報表進行討論更加合適。

延德元年以來一直到延德四年,雖然戰爭還在不斷進行,但是總體上來說,魏帝國的核心區域,中原與河北已經安定下來了,人們開始過上正常的生活。

隨著這一波扶持而出現的旅店、酒肆和民間小商鋪也的確開始了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