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之意不在公孫

此時,晁蓋是名義上的老大,宋江是手握實權的老大。

試想,如果有人來投奔梁山,那是晁蓋的人,還是宋江的人呢?對了,是晁蓋的人。

隨著梁山事業的發展,投奔梁山的人越來越多,宋江亡命江湖積累的人事資本必然被削弱。所以,這個時候,宋江需要主動出擊。

但宋江還有下山的理由嗎,山上那麽多兄弟,需要他照顧,一旦猛虎離山,這幫小子弄不好就跟晁蓋走了。

好在他手裏還有兩個人可以配合他的想法,那就是想起了遠方媽媽的李逵,和“神行太保”戴宗。

但戴宗出去,也得有個理由。於是,宋江想起了公孫勝。

被人想起的原因有很多種,公孫勝被人想起,不是因為想念,而是因為需要。這個需要,就是宋江需要戴宗出趟遠門!

我們是否注意到:吳用作為鄉村教師,為何能夠結識戴宗?他們遠隔萬裏,為何感情深厚?戴宗呢,在江湖上混了這麽久,怎麽就沒個熟人。

按照《水滸》書中的交代,戴宗除吳用之後,別無所識,這個人的成分也太簡單了吧?

宋江作為押司,尚且認得晁蓋,聽過柴進,結交了花榮、孔明孔亮兄弟等,戴宗就沒個至愛相識了嗎?這怎麽可能?想他戴宗連吳用都能結識,又怎麽會沒有別的“狐朋狗友”呢?而且他在當監獄長的時候,不就收羅了李逵這樣作奸犯科的古惑仔嗎?

實際上,別人可以不認識太多的江湖朋友,戴宗可不行。作為監獄長的戴宗,接觸了多少亡命之徒?而梁山好漢的骨幹力量,不就是這些人嗎?書中說:

突然有一天,宋江與晁蓋、吳學究並眾人閑話道:“我等弟兄眾位今日共聚大義,只有公孫一清不見回還。我想他回薊州探母,參師,期約百日便回;今經日久,不知信息,莫非昧信不來?可煩戴宗兄弟與我去走一遭,探聽他虛實下落,如何不來。”

宋江現在真的需要公孫勝嗎?他不是不懂,公孫勝是因為看出他和晁蓋二虎相爭,不願意渾水,才決定回家的。

和宋江比起來,公孫勝更擁戴晁蓋,不然,打劫生辰綱的事情,他找晁蓋幹嗎?

只是,他早已看出,晁蓋實在不是宋江的對手,與其看著晁蓋被宋江擠兌走,不如不問世事——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可是,離開梁山的公孫勝,內心是很糾結的。

如果自己不去慫恿晁蓋打劫生辰綱,幸福生活中的晁蓋就不會上梁山發展,不去梁山發展,晁蓋就不會受宋江的算計。

公孫勝是帶著愧意走的,他很無奈,也很心酸。

而正在緊鑼密鼓地架空晁蓋的宋江,其實並不想讓公孫勝回到梁山。

宋江對公孫勝的不滿並沒有在言辭中有絲毫掩飾,所以他要當著大家的面說公孫勝不講信用,不想回梁山了。宋江這麽說,對公孫勝是很不夠意思的,畢竟人家只是想退隱江湖,也沒對你說三道四過。

宋江要讓戴宗找公孫勝,也沒有一定要拉公孫勝上山的意思,他只是想知道,為什麽公孫勝還不回梁山。這個問題,公孫勝沒法講,可這個沒法講,也可以成為宋江打擊晁蓋的一個棋子:看看你的人,太沒有組織紀律性了,一點也沒有江湖大義!

與其說宋江是要請公孫勝上山,不如說宋江已經啟動了問責制。

戴宗是宋江的心腹,他出去是找公孫勝,還是去發展宋江的嫡系人馬,應該是和宋江早就商量好的。

於是我們看到,戴宗對出遠門,告別山上大碗吃酒、大口吃肉的理想生活,表現得十分積極主動。

早在李逵下山的時候,書中就交代了,戴宗是“江州事件”的二號要犯,朝廷賞一萬貫錢捉宋江,五千貫捉戴宗,三千貫捉李逵,並且四處張榜。

戴宗盡管會神行法,但這一去,危險指數也不低。

可戴宗二話沒說,既不要幫手,也不提要求,立刻準備停當。

看到戴宗這番表現,宋江大喜:“只有賢弟去得快,旬日便知信息。”

和李逵的誤打誤撞不同,戴宗此去,帶著崇高的革命理想,不但要分清敵我,還要多拉人,拉好人,才能上山。

時間緊迫,任務艱巨,戴宗此行,能圓滿地完成宋江交給他的任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