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二、閻錫山加入國民革命軍(第3/8頁)

奉方確知晉閻正式參加革命軍討奉行動後,最為痛心,據吳俊升對人發牢騷說:“奉方對於他人容有對不住之處,但對閻錫山總算仁至義盡。去年馮玉祥進攻山西,奉方不分晝夜,拚命赴援。事定之後,綏遠地盤給予山西,鐵路收入雙方分取。追擊馮玉祥敗軍時,晉方要求奉方勿過綏遠,奉軍亦即照辦。要求奉軍勿置重兵,至今平地泉僅有奉軍兩營。於珍經晉軍防地而至平地泉檢閱部隊,隨身所帶不過參謀副官,足以證明奉方對晉毫無作戰部署與準備。奉晉雙方重要人員隨時均有見面,奉方整理內部,點驗軍隊,決無對晉作戰之意,晉方代表在北京豈有不知,即有懷疑,亦不妨明白質詢。今竟事先毫不表示即將於珍等人全部扣留,實在太不夠朋友。”

吳俊升這種想法也可以說是奉方大多數人的想法,同時他們認為閻錫山自以為棄暗投明,可是在時間上的選擇則非常錯誤,因為革命軍陣營中正鬧寧漢分裂,所以南方革命軍勢力不能給閻以強有力的支持,至於馮玉祥雖已消滅了靳雲鶚,但閻、馮之間並不能水乳相融。所以這個時候奉方可以全力對付山西,如果解決了閻錫山,北方腹心肘腋之患就可以消滅,河南、陜西問題均可迎刃而解,北方統一可以告成,這是奉方的如意算盤。

16年10月2日張作霖發表討閻通電,電雲:

“(前略)閻錫山長晉有年,從前一切政變,向不參預。上年為馮逆所迫,圍攻大同,蹂躪雁、代,晉北不保,太原垂亡。閻錫山信使往還,疊電告急,搖尾乞憐之態,如在目前。本大元帥以晉省系完善之區,晉民多純樸之眾。倘被赤徒惡化,地方不堪設想,用是激勵諸軍,力攻南口,接濟械彈,救其滅亡。南口既下,大同解圍。我軍直趨綏北,轉戰數千裏,兵無宿糧,馬無積秣,甫克掃除綏境。功成之後,舉土地、俘虜、械彈、戰利品一無所取,拱手讓晉,口不言功。此上年已往之事實,對於晉省人民,對於閻錫山個人,可謂仁至義盡,足以大白於天下者也。不意閻錫山狼子野心,認賊作父。年余以來,倒行逆施,反顏事仇,與馮逆相勾結。今年春間,竟於我軍攻豫之際,出兵石家莊,意在斷我歸路,截我輜重。幸我軍見機尚早,全師而歸。當此之時,我軍若問罪興師,理無不可。本大元帥意存寬大,曲予優容,仍不忍以救晉者禍晉,非真於閻錫山之多行不義,毫無聞知也。自襲取石家莊,對於直境附近各縣搜括騷擾,無惡不作,疊經派人疏通勸告,迄無悛改。其禍晉禍國之心,路人皆見。上月二十九日,突在大同附近,截劫火車,扣留我軍官佐,並敢進兵察境,公然敵對。本大元帥維持大局,維持晉省之苦心,至此乃忍無可忍。茲已分飭諸軍,實行討伐。惟是上年驅除馮逆之後,北方大局,汔可少安。今閻錫山被人利誘,甘為戎首,是破壞北方大局者,閻錫山一人當負其責。本大元帥護國救民,始終如一。晉省軍民,皆我一體。但期阡厥渠魁,決不窮兵黷武。倘閻錫山能悔過息兵,或其部下能自拔來歸,仍當一體優容,不追既往。從前犧牲多數,尚能以綏、晉地歸諸晉軍,今雖不得已而對晉用兵,仍必顧全晉省真正民意也。特布區區,敬告有眾。大元帥。冬。印。”

張電發後,復於4日另下討伐明令,原文雲:

“叠據直隸督辦褚玉璞、察哈爾都統高維嶽,先後電陳,山西督辦兼省長閻錫山,擅調軍隊,盤踞直境井陘、獲鹿、靈壽、順德等十余縣,並在石家莊遮斷京漢路交通……。本大元帥以該督辦素以保境安民為自全之策,此次種種妄舉,或系受人煽惑,並非出自本意,故叠飭各地駐軍,節節退讓。所以曲予優容者,一則保全地方,不忍使三晉人民慘遭塗炭。一則閻錫山苟有絲毫愛國之心,冀其最後省悟,仍循正軌。詎該督辦近復收編匪隊,縱容滋擾深澤、藁城、晉縣、無極等四縣、荼毒生靈。突於九月二十九日,在察境京綏線永嘉堡、西灣堡破壞鐵路,扣留客車,及中央檢閱軍隊人員。同時並在石家莊一帶,進兵侵犯各該地駐軍,施行攻擊,似此弄兵思逞,蹂躪地方,破壞和平,甘為戎首。既屬人民之公敵,亦為國法所不容,應即聽候嚴行查辦。如系被人利誘,悔過息兵,仍當寬其既往,俾圖晚蓋。倘有抗拒情事,著由各路駐軍一體痛剿,以維大局,而靖地方。其有被迫軍官,準其自首,一經查實,免予追究,仍量加任用。倘始終不悟,甘心附逆,一律重懲,決不寬貸。此令。”

10月5日,張學良、韓麟春亦有微電至閻,電雲:

“百帥勛鑒,頃得南京確報,知公與煥章定約,協以謀我,將信將疑,而貴軍扣車拆路之耗又至,沉機一發,夫復何言。所不能已者,我兩方數年合作之精神,千裏驅馮之成績,一旦毀棄無余,令人耿耿耳!民國以來,公既昌言保境,我方亦志在安民,玉帛往還,信使不絕。前歲煥章甘冒不韙,陰行詭道,煽惑友軍,公與家君同申大義於天下,是以有張綏之役。道則相同,功則相讓,奏凱雁門,酬庸綏遠,未為過也。曾幾何時,一變至此,良心迫我,如鯁在喉,故復略而言之。嘗聞大人不顧小信,霸者不恤人言。不圖今日親承高義,我公高掌遠距,非可以常格相繩。然不顧感情,當計利害,不泥小節,必為遠圖。今北方未殘之局,公悍然冒為戎首而破壞之。黎元難欺,青史尚在!天下後世視公為何如人?此學良、麟春所未解者也。三晉河山,艱難締造,十有六年。公苦心碩畫,世所傾慕。今忽徇局外之誘,興無名之師,徼非常之獲,不至糜爛其民不已,表裏山河,必無恙乎?此又學良、麟春所未解者也。夫榮辱在其所取,成敗視其所與。論者謂公交鄰之道善矣,今忽盡所為,為問北地胭脂之亂,所亂者何地?命亂者何人?公聞之否耶?大同懷左奸淫焚掠之慘,滅倫絕理,士民至今切齒,公知之否耶?公如雲保守,不必視友為仇。公即有企圖,何為認賊作父。人心固不可測,天性必無改移,證諸往事,為友為敵,固可了然。何去何從?豈容自誤!公今所爭,究為何事?所戰究為何人?就令我軍全數出關,北方大局,能統一乎?煥章交情能永久乎?苟一思之,不寒而栗。學良、麟春追隨戎馬之日久矣,天日不愧,何懼於公?而獨為我公懼也。昨詢仲雅,亦復無詞。顧特表公誠懇,然則言與行背,得毋事與心違,往復百思,不得其解。彼方李二公,自為其友造機會耳……。今昔相衡,吾友安在?往事已矣,公既有必戰之心,學良、麟春無退縮之理,鞭弭周旋,事非獲已,臨書待命,不敢告勞,即承動定不宣。張學良、韓麟春叩。微(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