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郭松齡兵敗被殺

郭松齡回師關外,開始時張作霖措手不及,因此敗訊頻傳。可是郭部並未能制敵機先,以迅雷不及掩耳手段一舉攻入沈陽,遂使張老將有從容部署的時間。

11月30日吳俊升由黑龍江調派步兵兩旅、騎兵四團、炮兵一團馳援奉天,由於中東路當局拒絕運兵,因此吳部乃由洮齊鐵路出四平街,開赴戰線。闞朝璽奉張作霖令帶兵退錦州,參加攻郭;同時邢士廉二萬人由海口運抵營口,即由海道運赴連山灣,攻郭軍的側背。

12月3日郭軍占興城,分向連山、錦西進攻,郭軍有一旅歸降奉軍。錦西守軍汲金純部抵抗郭軍,戰況激烈,張學良總司令部由連山移錦州,奉軍一方面在連山、錦西前線冒雪作戰,同時在後方錦州及大淩河間築壕,作為第二線防禦陣地。4日萬福麟的騎兵旅由錦州脅迫郭軍之背,因此進攻連山的郭軍乃向後退。

奉軍左翼,配置在連山附近者為汲金純軍,中央為張作相、萬福麟軍,右翼配置在錦西方面為張九卿之騎兵旅。5日未明時郭軍作總攻擊,逼近連山正面之精兵兩大隊,詐降奉軍,乘奉軍將其輸送向後之際,突然包圍汲金純軍之一團,將其繳械,且從背後擾亂奉軍之左翼。張學良聞變,立推出總預備隊,下令全線,轉為逆襲。但因從中央亙左翼之奉軍連絡不充分,後又遭魏益三所率之郭軍炮隊之猛擊,各軍轉成總崩潰之勢,紛紛乘火車退卻。至大淩河,將鐵路橋梁毀壞。當天郭軍進占錦州。繼而奉軍復退,溝幫子亦為郭軍占領。郭於8日晚親抵錦州,張作相以戰事失敗,6日回奉天,外間傳說張作相勸老將潔身引退,於是張下野說,一時風傳。且有奉天日本總領事內山代攜和平條件赴新民屯議和之說,但未兩日即煙消雲散。因12月8日奉天軍官會議,決定重整旗鼓,作最後之決戰。前線軍力集中運用仍可反敗為勝,統計總兵力為張作相軍二萬八千、汲金純軍八千、湯玉麟軍四千、總預備隊張學良一萬,總數共計五萬,有野炮百尊。至作戰方略,系固守遼河,以待李景林與國民軍間勝負之分曉,並在遼河左岸,築長約一英裏之堅固壟壕,後方另築一鐵路,其後接連京奉鐵路,而在該路上配置裝甲火車及貨車。這時遼河已經結冰,人馬可以往來無礙。張學良置司令部於火車中。

15日郭軍攻陷新民屯,張學良退守遼河。

郭松齡雖掌握了奉軍的精銳部隊,可是出關後並不如他預料那麽順利。

第一:李景林變了。馮玉祥和李景林的軍隊在直隸打得不可開交;郭無法依靠馮軍的支援,更要分出一部分兵力(魏益三的部隊編為第五軍)留在後方,防阻李景林。第二:天氣嚴寒,北國冰封,郭軍倉促出關,冬天的裝備不夠,只能躲在火車中,順著鐵路向前推進。第三:照理乘火車向前推進一定很快,其實不然,因為奉張方面已把路軌破壞,幸而郭軍中工兵團完整,所以路上邊修邊進。這還不打緊,張少帥接受他的英國顧問的建議,把鐵路沿線的水漕破壞,火車頭沒有水等於沒有煤,動彈不得,雇民夫挑水,費的時間就大了。第四:郭松齡擡著張學良的旗號反張作霖,可是正面阻擋郭軍的,正是張學良,郭的部下知道少帥在前面,戰意和士氣大為減低,很多將領都暗中向少師通款曲。第五:吉林和黑龍江的騎兵及時來援,是郭軍致命的打擊。

當12月下旬,郭軍已經推進到遼河,雙方就在遼河兩岸對壘,郭軍指揮部設在新民屯,張學良的指揮部則設在興隆店,遼河距離沈陽只有十裏,兩軍互轟的炮聲,沈陽清晰可聞。

少帥的兵還是少得可憐,連官長都擡了機關槍上前線,但因為有遼河橫亙,可以阻擋郭軍。當時天寒地凍,遼河每夜結冰,軍隊可以履冰而過,所以少帥方面每天晚上都由士兵在岸邊用鐵鏟穿冰,沈陽城內家家的鐵鏟都被征用,穿冰是為了使它不能凝結,郭軍遂不能履冰而過遼河。

少帥在興隆店經常和郭軍的將領通電話,有的電話透過日本軍用電話線,郭軍中重要將領幾乎個個都和少帥通過話。

奉軍內變之初,日政府恐戰事延及滿蒙,影響日本利益,所以陸軍當局派白川關東司令官急赴奉天,與張作霖協商,擬照去年奉直戰爭成例,滿鐵沿線及其它地區絕對不許作戰。當時日本在東北的兵力共有八營,擬加派一團,警備長春以南。並派驅逐艦“相”號赴秦皇島。11月26日,命駐鐵嶺之旅團,預備開拔赴奉,因此盛傳日本擬向東北增兵。

不過日本輿論界則認為並無必要,因為現在東北的日軍兵力已夠保護日僑生命財產,如有必要,再行增加。11月27日徐樹錚在日本曾往訪日本幣原外長,交換意見,要求日方對於段執政作特別之援助。幣原答復全是外交官腔,他說:“為增進中國民眾幸福起見,自當援助,但以不幹涉內政為前提。”第二天徐又訪加藤首相,所答大致相同。28日,日本閣議決定奉天戰爭非至日僑生命財產有危機,決不增兵。12月1日又開閣議,討論中國內亂政策,認為滿蒙日僑生命財產之保護,可由駐滿警備軍一部分擔任,無需再由日本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