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四、長江的戰火(第3/4頁)

14年1月7日盧永祥抵達蚌埠,張宗昌率奉軍第一軍進駐浦口。盧永祥舊部第十師亦由江北開赴南京。原駐南京之齊燮元舊部第二、第六兩師及補充旅奉韓國鈞令,悉調駐鎮江、江陰。

1月10日,盧永祥、張宗昌進入南京。11日上海事變。上海是由宮邦鐸和張允明分治南市、北市。宮邦鐸是主力,他是淞滬護軍使,北京承認的第六師師長兼第十九師師長。齊燮元到上海後,即運動宮的部隊迫宮去職。宮無法指揮,遂於10日晚致電段祺瑞和盧永祥,宣布辭職。齊燮元掌握了第六、第十九師後,即聯絡孫傳芳的軍隊聯合攻擊張允明,張軍被攻潰散,張允明則逃入租界。於是齊燮元即自稱淞滬聯軍第一路總司令,孫傳芳稱第二路總司令,聯銜宣言占領上海,拒絕奉軍南下。

上海事變後,段祺瑞即於1月12日責成盧永祥會同蘇軍總指揮秦洸迅速戡定上海事變。同時電令安徽軍務善後督辦王揖唐就近派兵協助盧永祥,並令何豐林收編已潰散的陳樂山舊部第四師。

孫傳芳也派謝鴻勛為第四師師長,收編陳樂山的潰軍。

上海總商會則乘宮邦鐸、張允明被逐時,宣布上海為不設軍職、不駐軍隊及將兵工廠遷移他處的不設防城市。

東南大學校董和教職員則反對北京教育部將校長郭秉文免職,主張教育獨立,不宜隨政潮進退。

14年1月13日北京執政府下令獎勵孫傳芳撤兵回浙。

這顯示段祺瑞把齊孫分別處理,孤立齊燮元。

同日又令派陳調元幫辦江蘇軍務善後事宜,白寶山為海州護軍使,馬玉仁為淮揚護軍使。

在上海的張允明部一師一旅,及陳樂山的第四師殘部只有少數投入齊、孫兩軍。其余為數1萬余人悉向租界繳械,即由租界當局收容。

上海的領事團,鑒於戰爭可能波及上海,乃開會決議:禁止中國失意軍人在租界活動,並調各國的海軍陸戰隊登陸,監視所收容的中國潰兵。

盧永祥在南京組織宣撫軍,以奉軍軍長張宗昌為宣撫軍總司令兼第一路軍總指揮,參謀長臧致平兼第二路軍總指揮,軍務幫辦陳調元兼第三路軍總指揮,江蘇全省水陸警備司令冷遹為戒嚴總司令。

蘇軍總指揮秦洸在蘇州被當地駐軍攻擊,蘇州商會付出一筆錢請秦洸離蘇州。上海齊燮元軍隊即通過蘇州,與常州鎮江的齊氏舊部聯合。

1月14日淞滬聯軍孫傳芳齊燮元聯名發表通電:願意撤退上海地域內所有兩省駐軍,廢除護軍使及鎮守使名目,反對以後再設類此軍職,兵工廠亦即日擇地遷移。北京執政府亦頒布處置浙、滬問題三令:(一)淞滬護軍使一缺著即裁撤。(二)上海兵工廠著陸軍部即日飭令停止軍用工作,以便招商承領改組商業工廠,並先委托上海總商會暫行接收,妥為保管,即由該部遴派專員會同該商會妥籌辦理。(三)上海嗣後永遠不得駐紮及設置何種軍事機關。

1月16日北京執政府令:

“此次蘇浙軍隊發生沖突,聞齊燮元有從中煽惑情事。……應另派員查辦外,嗣後各該省軍長官,務各嚴飭所部,恪守疆界,不得輕信謠諑,致啟釁端。如再有前項情事,定惟各該長官是問。”

又令:

“暫兼督辦江蘇軍務善後事宜韓國鈞,準免兼職。特任蘇皖宣撫使盧永祥兼督辦江蘇軍務善後事宜。特任方本仁督辦江西軍務善後事宜。長江上遊總司令王汝勤著兼任幫辦湖北軍務善後事宜。山東、福建督理缺員著即裁撤。特任鄭士琦督辦山東軍務善後事宜。孫傳芳督辦浙江軍務善後事宜。周蔭人督辦福建軍務善後事宜。派盧金山為長江上遊副司令。”

盧永祥在南京自有一套想法,其實對他來說仍是舊調重彈,他於三年前做浙江督軍時,因受第一次直奉戰爭影響,曾一度通電倡議廢督,通電中慷慨陳詞,一時極為輿論所贊美,可惜後來盧氏對於通電所提倡的事,僅能做到改“督軍”名稱為“軍務善後督辦”而止。致輿論對他頗為失望。

14年2月27日盧永祥又電段祺瑞籲請廢督。他的電文中有不少的警句:

“……廢督之議創之久矣!上既憚而莫敢為,下遂鍥而不忍舍。一日不廢,則一日不能息民。廢督以前大要者二,曰定軍制、曰劃軍區。然此非一省之事也,有一省以創之,中央鼓其激昂之氣,推之鄰省焉。推之全國焉。則事無不舉矣。……應暫以徐州一帶為國軍區域,大江以南不再駐國軍。凡駐蘇國軍一律調赴國軍區域,悉聽中央指揮。餉由部給,不幹省政。蘇省固有師旅,酌量蘇之財力另行改編,歸省長節制。浙省同時將國軍調赴國防規定區域,不得仍駐江浙毗連境壤,並將軍務善後悉聽中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