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三、蕩平兩廣群魔

陳炯明被滇、桂聯軍逐出廣州後,就率軍盤踞廣東東江一帶,孫中山北上後,陳炯明以為有機可乘,乃收集東江南路的土匪,聯絡閩、贛、湘的軍閥,自稱救國軍總司令,下轄總指揮林虎、副總指揮洪兆麟、各路總指揮葉舉等合共7萬人,圖犯廣州。

當時廣州方面有滇軍(楊希閔部)、粵軍(許崇智部)、湘軍(譚延闿部)、桂軍(劉震寰部)、豫軍(樊鐘秀部)及朱培德之滇軍,還有少數鄂軍、晉軍和陜軍,為數10余萬人合稱聯軍,以楊希閔為聯軍總司令。

14年1月15日廣州政府決定東征,分三路出兵,以粵軍為左翼軍,滇軍為右翼軍,桂軍為惠州攻城軍。2月1日改變作戰計劃,改以粵軍為右翼,經海、陸豐直趨潮汕,進攻洪兆麟防地。以滇軍為左翼,經河源、老隆,直趨興寧、五華,進攻林虎防地。桂軍仍任圍攻惠州之責。

聯軍組織時,滇、桂軍故意漠視黃埔軍校的校軍,黃浦校軍充滿革命意識,自扣留商團軍械及編練教導團後,即受滇、桂軍的歧視和敵對,因此聯軍籌組時,他們即以黃埔校軍不堪戰鬥,毋須參加為理由將其冷凍。

黃埔同學受到廣州各軍的歧視,至為激憤,且以不能參加討伐陳炯明而痛感是奇恥大辱。當時的校軍不過是第一、二、三期同學和教導第一二兩團,為數不過3000余人,餉械既不充足,訓練時間又短,而且沒有戰爭經驗,但他們氣壯山河,毅然決然加入右翼粵軍,當時蔣中正兼任粵軍參謀長,即以黃埔軍校校長身份擔任校軍統帥。

在廣東的各路軍隊,軍紀都不好,黃埔校軍出發後,一新耳目。他們軍紀嚴明,公買公賣,士氣旺盛,行動神速。14年2月3日出動,5日下午即攻占東莞。沿途受到百姓熱烈歡迎,校軍高呼“百姓萬歲”。2月11日即將廣九路沿線地區完全控制。15日晨克復淡水。

黃埔校軍收復東莞和淡水後,桂軍攻惠州久不下,而滇軍亦在增城、博羅之間不進不退。校軍以革命精神獨力作戰,繼續進攻,2月末旬攻占了海、陸豐。

由於校軍追奔逐北,戰果豐碩,大遭滇、桂軍之忌。楊希閔、劉震寰與陳炯明的部下林虎勾結,校軍洞燭機先,遂與粵軍合力夾擊林軍,造成棉湖大捷,3月23日先後克復五華、興寧。同時分兵進駐潮、梅。陳炯明逃往香港,其部下大將洪兆麟率部逃竄閩邊,林虎率部逃竄江西。黃埔校軍轟轟烈烈的第一次東征遂告結束。

正當黃埔師生興高彩烈地慶祝東征大捷時,突然傳來了孫中山在北京病逝的噩耗,全軍將士悲慟萬分。孫中山是14年3月12日病逝的,廣東省長胡漢民怕這個消息影響校軍士氣,所以直至戰事結束才通知東征的校軍。3月22日蔣中正率全軍舉行望祭。3月27日正午蔣中正集合校軍於興寧城東門外以悲慟的語調對全軍訓話:

“我們的總理於本月十二日已經在北平病故了。

總理的逝世是本校、本黨最悲哀不幸的一件大事,亦是我們世界人類最大的損失。總理在日,對於本校的希望和教育的熱心,以及他的形容、態度、思想、言論,我們應靜默五分鐘。仔細回想一番,以志悼哀。

總理去年北上時經過本校,要到黃埔對岸魚珠炮台一帶看看我們第一期同學的築城工作,他看了回來,在途中對我說:‘我現在進京,將來能否回來?尚不能定,然而我進京是在奮鬥,就是死了也可安心。’我就問:‘總理為何說這些話?’總理又說:‘我們所提倡的三民主義,將來能夠希望實行的,就在你這個陸軍軍官學校一般學生了。凡是人總要死的,不過要死得其所,我今天能夠看見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的官長學生士兵們如此英勇的精神,就可以繼續我的生命,所以我雖死也能安心。’大家聽了這一番話,一定要牢記住,一定要努力奮鬥,才不負總理教育大家的一番苦心和希望。以後我們只有努力繼續下去。達到我們主義的成功,才算得是總理的信徒,才算得是中國國民黨黨員。

總理生病的原因,前次我已經講過了,他的病和他的逝世,全因為主義不能徹底實行,而且陳炯明叛黨以來,已有三年之久了,黨員不能除掉這個區區叛逆,所以憂憤成疾,以至於今日逝世。推本窮源,還是在陳炯明叛逆,使本黨不能發展,所以我們必定要殺叛逆陳炯明,才能泄總理的憤,現在陳炯明的軍隊雖然被我們打敗了一大半,然陳炯明本人還沒有拿到,總是我們主義實行的障礙。望大家以後要更加努力,殺了陳炯明才能得革命的成功,實行主義才能慰總理的英靈。總理自知此次的病不能好,所以對於本黨的希望,實行三民主義的責任,就在我們黃埔陸軍軍官學校裏的官長學生士兵們的身上,望大家以後更努力奮鬥,務要達到實行主義的目的,才算是盡了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