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二、孫中山北上逝世(第5/5頁)

北京政府於3月12日下令雲:

“前臨時大總統孫文,倡導共和,肇興中夏。辛亥之役,功成不居。仍於國計民生,殫心擘畫,宏謀毅力,薄海同欽。本執政夙慕耆勛,亟資匡濟,就職伊始,敦勸入都。方期克享遐齡,共籌國是。天胡不湣,遽奪元勛!軫念艱虞,彌深愴悼。所有飾終典禮,著內務部詳加擬議,務極優隆,用符國家崇德報功之至意。此令。”

執政府的內務部並議決予以國葬,全國各機關下半旗三日志哀,北京公使團亦下半旗,全國各地聞知孫中山去世,自動舉哀,萬民雨泣。

在北京鐵獅子胡同的孫中山行轅內,國民黨留京同志含哀開會,討論治喪事宜,孫的家屬遵照遺示,遺體施以防腐劑,用科學方法保存。

12日12時30分,孫中山遺體移至協和醫院施用防腐手術。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京委員開會,決議葬儀用國民體制以示平等,並拒絕臨時政府的國葬令,同時遵孫中山遺命,以南京紫金山為安葬地。至15日防腐手術完竣,遂舉行大殮,家屬及追隨他多年的同志均親視含殮。靈堂內外哭聲震天。

3月19日孫中山靈柩移至中央公園社稷壇,這天清晨群眾已紛集協和醫院門外,至10時許靈櫬出發,舉樞者為追隨孫日久的同志24人,分三組,每組八人前後舁挽,沿途民眾及青年護靈致哀者約計12萬人,均步行送靈櫬至中央公園內社稷壇安放,擇日開吊。

4月2日上午,孫中山靈柩安置於北京西山碧雲寺。

孫中山之喪,海內外致送挽聯極多,不及備錄,只是孫的叛徒陳炯明有一挽聯,頗可一讀,聯曰:

惟英雄能活人殺人,功首罪魁,留得青史在;

與故交曾一戰再戰,公情私誼,全憑赤心知。

陳炯明在民國22年8月22日以腸炎病死香港,終年55歲,死後家無長物,貧難為殮。陳在孫中山病逝前已痛悔反叛孫中山,曾請吳稚暉代作悔過書,未及送達,孫去世。陳死後,吳稚暉有挽聯追述其事:

一身外竟無長物,青史留傳,足見英雄有價;

十年前所索悔書,黃泉送達,定邀師弟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