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吳佩孚浮海南下(第5/5頁)

吳佩孚於14年3月4日安抵嶽州,嶽陽鎮守使鄒序彬代表趙恒惕歡迎吳,吳自己留居艦上,眷屬住嶽紳葛豪家,衛隊分駐天後宮一帶。

趙恒惕發表陽電迎吳:“國內互爭,皆緣政見偶異,並無恩怨可言。子玉果已解除兵柄,不妨隨地優遊,何必迫之僑寓租界?既非國家愛護將才之至意,尤乖政黨尊重人格之美德。”

趙恒惕迎吳佩孚到湖南,真是一種雪中送炭,患難知交的表現。趙本想請吳到他家鄉衡山去小住,然而吳卻在嶽州,因為他不是真的放棄一切,他雖然願意寄人籬下,卻不能真的與世隔絕。

吳在嶽陽不肯登岸,趙請他棄舟而陸,他亦不願。吳自浮海南下後,他的亡命生涯是在海上、山地、湖上、舟上、車上。處處有驚無險,而他不僅不願托庇租界,連陸地都有點懶於一住。

吳在黃州時,雖各方代表往來如織,但黃州是蕭耀南的轄境,蕭在名義上又是段的屬吏,在段、蕭的監視下,吳不能暢所欲為。現在到了嶽州,嶽州是趙恒惕的轄地,湖南又是獨立省份,不受北京政府的命令,吳受趙的歡迎而來,他除了對招待他的地主還有顧忌外,對北京政府可以完全不理了。

14年3月30日(農歷三月七日)是吳佩孚52歲的誕辰,這與他50歲在洛陽時代如日中天的氣象完全兩樣,可是仍然有八方風雨會中州的態勢。各方均派代表來祝壽,張作霖也派了代表。

趙恒惕送吳的壽聯是

平生憂樂關天下;

此日神仙醉嶽陽。

這對聯如其人如其事,吳不覺撚須而笑了,亡命途中得到這樣知己,也可安慰。

7月23日(農歷六月初三)是吳的夫人張氏四十整壽,吳的朋友和部下也在嶽陽大事慶祝,並且舉行堂會,演唱平劇祝賀,平劇上演前請吳點戲,吳拿起筆寫《過昭關》一劇。

吳的部屬用湘繡給吳送了一塊匾,上寫“東山再起”。

果然,吳很快就東山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