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羅文幹案(第6/6頁)

27日,眾議院進一步通過了查辦王寵惠、顧維鈞一案,認為他們都是與羅案有關的人物。黎再打電話請曹、吳提出組閣人選,他們卻都回電說:“組閣為元首特權,決不加以幹涉。”這一天,金永炎由洛陽回來,轉達了吳佩孚的意見,並不堅持維持王內閣,只不過在未來新閣中,至少要保留孫丹林、高恩洪兩人中的一人,至於閣揆人選,除了津保派外,由任何人擔任都不反對。

黎知道吳佩孚的態度後,又興奮起來,29日黎元洪派李根源把下台已久的汪大燮找進公府來,見面時沒有什麽寒暄,就拿出填寫命令的空白紙,不問汪是否同意,就填了汪大燮的名字,派他署理內閣總理。

汪大燮字伯唐,浙江杭縣人,清鹹豐九年出生,曾為孝廉,後入陸軍士官學校攻習軍事,民國2年任熊希齡內閣之教育總長,後任平政院院長,5年任交通總長,6年任外交總長,這一年11月22日段祺瑞辭國務總理職,汪曾代理了九天國務總理。那是因為直皖兩系尖銳對立,段掛冠而去,總統馮國璋找不到適當人選。只好拉汪大燮來填空档。現在又是舊戲重演,黎元洪也拉他填空档。他聲明代理之期不超過十天。

11月29日,黎任命王正廷長外交,高淩霨長內務、許世英長司法、彭允彝長教育、李根源長農商,其余閣員都沒有變動。

前任王內閣的閣員一律辭職照準,只有財政總長羅文幹是免職。

汪大燮為人平和、清廉,在北京政府中頗負時望。所以每當政潮最激烈時,他總是被拉出來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