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七、直奉兩系翻臉(第5/5頁)

4月28日,張作霖通電宣戰。電雲:

“竊以國事糾紛,數年不解,作霖僻處關外,一切均聽北洋團體中諸領袖之主張。向使同心合力,無論前年衡陽一役可以乘勝促統一之速成,即不然,而團體固結,不自摧殘,亦可成美國十三洲之局。乃一人為梗,大局益棼,至今日而愈烈。長此相持,不特全國商民受其痛苦,即外人商業停頓,亦復虧損甚钜,嘖有煩言。作霖所以隱忍不言者,誠不欲使一般自私自利之徒,借口汙蔑也。不料因此竟無故招謗,遂擬將關內奉軍悉數調回。乃蒙大總統派鮑總長到奉挽留,曹省長親來,亦以保衛京津,不可撤回為請。而駐軍地點,商會挽留之電,相繼而至。萬不得已,始有入關換防,酌增軍隊,與曹使協謀統一之事。又以華府會議,適有中交兩行擠兌之事,共管之聲浪益高,國勢之顛危益甚,作霖又不惜以巨款救濟之,所以犧牲一切,以維持國家者,自問可告無罪。若再統一無期,則神州陸沉,可立而待。因一面為京畿之保障,一面促統一之進行。所有進兵宗旨暨詳情,業於皓日,漾日通告海內,凡有血氣者,睹情形之危迫,痛喪亂之頻仍,應如何破除私見,共同挽救。乃吳佩孚者,狡黠性成,殃民禍國,醉心利祿,反復無常;頓衡陽之兵,幹法亂紀;致成慎於死,賣友欺心,決金口之堤,直以民命為草芥,截鐵路之款,儼同強盜之橫行;蔑視外交則劫奪鹽款;不顧國土,則賄賣銅山;逐王使於荊襄,首破壞北洋團體;騙各方之款項,專鼓動大局風潮;盤踞洛陽,甘作中原之梗;弄兵湘鄂,顯為蠶食之謀;迫脅中交兩行,掠人民之血本;勒捐武漢商會,竭阛阓之脂膏。塗炭生靈,較闖獻為更甚。強梁罪狀,比安、史而尤浮,惟利是圖,無惡不作,實破壞和平之妖孽,障礙統一之神奸。天地之所不容,神人之所共怒。作霖當仁不讓,嫉惡如仇,猶復忍耐含容,但得和平統一,不願以幹戈相見。不意曹使養電,吳氏馬電,相繼逼迫,甘為戎首,宣戰前來,自不能不簡率師徒,相與周旋,以默相我國家。事定之後,所有統一辦法,謹當隨同大總統及各省軍民長官之後,與海內耆年碩德政治名流,開會討論公決。作霖本天良之主宰,掬誠悃以宣言,既不敢存爭權爭利之野心,亦絕無一人一黨之成見。皇天後土,共鑒血忱!作霖不敢以一人欺天下。披瀝以聞,伏維公鑒!”

直奉兩系面合心離已有一年多了,本來奉系是接近皖系的,皖直戰爭時,皖系做夢也沒有想到奉系會助直反皖,可是皖系戰敗後,直奉兩系雖因曹張兩人是親家,有這一段政治婚姻在維系,終究醞釀分裂,最後則不免一戰。

可是一年多的備戰,直奉真正戰爭也不過只是六天,打了六天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