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五、和談兩個難題

南北和會除了地點、人數、名稱問題難以解決外,還有兩個實際難題,一個是陜西省停戰問題,一個是段祺瑞主持的參戰軍的存廢問題。

關於陜西問題要從陳樹藩說起,陳樹藩是陜西安康人,在陜西軍中當下級軍官,一步一步地爬到旅長地位。民國5年乘各地討袁,陜西革命黨人胡景翼發難活捉陜西將軍陸建章長子陸承武,逐陸建章出關,陳樹藩乃乘機率軍由大荔馳至三原,組織陜西護國軍,自稱總司令,進入西安,綜管省政,向段祺瑞遞門生帖,5年10月正式升為中將,取得督軍地位,變成了皖系附庸軍閥之一。

陳在陜西驅逐了省長李根源,儼然關中之王,克扣軍餉,橫征暴斂,勒種鴉片,聲色自娛。由於他的胡作非為,陜人無不切齒。6年10月耿直以警備軍在省城舉義討陳,巷戰兩晝夜,失敗走蒲城,死城下。郭堅亦在蒲城自立。11月胡景翼所部營長張義安舉兵三原,擊敗陳樹藩部下曾繼賢、嚴錫龍軍,進迫西安。7年1月胡景翼在三原成立陜西靖國軍。陳樹藩打長途電話給胡說:“你不要把對付陸建章的手段對付我,你是認錯人了。陸建章年過五十,腰纏千萬。六年前我是一個窮學生,現在仍是一個窮軍人,誰反對我,我就和誰拚命。”

陳雖大言不慚,可是陜西反陳的民軍遍地皆是,曹世瑛率部自陜北來。盧占魁率蒙古騎兵數千人占榆城。高峻則占領白水、韓城及沿河諸縣。樊鐘秀則率河南民軍戰於省南,襲擊潼關。張義安圍省城,陳樹藩偽稱求和,張乃撤退至鄠縣,陳樹藩大軍至,張義安措手不及戰死,鄭寶珊、董振五以余眾退渭北。陳樹藩乃向北京及鄰省河南乞援。段祺瑞命河南鎮嵩軍統領劉鎮華援陜,即以劉為陜西省長。

7年6月,陜西靖國軍公請在上海辦報的革命元勛於右任回陜主持西北革命大計。於乃偕王玉堂取道山西渡黃河,向北經宜川、延長而抵三原,就任陜西靖國軍總司令,以張鈁為副司令,井勿幕為總指揮,下轄郭堅、樊鐘秀、曹世瑛、胡景翼、高峻、盧占魁等六路。惠又光一旅則屯渭北省西。

10月中旬靖國軍誓師討陳,先渡渭水。渭南守將姜宏謀與胡景翼原有私交,即開城迎降,胡單騎入城接洽收編,不料乃是詐降,當場將胡扣留,並解往西安。

陳樹藩頗懂政治,他不殺胡,卻要脅胡寫信給他的部下投降,胡也答應寫信,但他在信中使用暗號,表示自己決不投降陳樹藩,於是胡的部下便推舉支隊長嶽維峻代理司令。陳樹藩派員赴胡部招撫,又派第三旅旅長李天佐到板橋,均被靖國軍擊斃。

7年11月下旬,靖國軍總指揮井勿幕受於右任命迎葉荃軍於西路,會商共同作戰方略,歸途經鳳翔到興平防地,陳樹藩使民軍內奸李棟材偽造郭堅的函件,邀井到興平南仁村開會,井不疑有他,於11月21日輕騎前往,遂中計被殺,李棟材把井的首級帶到西安去報功。

於右任令四路軍副司令田玉潔裹帛為首,將井的遺體葬於涇陽。於有哭井勿幕詩:“十日才歸先軫元,英雄遺憾復何言。渡河有恨收群賊,殉國無名哭九原。秋興詩存難和韻,南仁村遠莫招魂。還期破敵收功日,特起邱山擬宋園。”

陜西靖國軍先後受到胡景翼和井勿幕兩事的挫折,但仍繼續有開展,南北和會召開時,陜西靖國軍的六路軍在陜西全境奄有廣大的地盤。其分布是:第一路司令郭堅駐防乾縣、武功、岐山、扶風、眉縣。第二路司令樊鐘秀駐防盩厔。第三路司令曹世瑛駐防交口、高陵、三原、乾城、洛川。第四路代司令嶽維峻駐防涇陽、三原、富平。第五路司令高峻駐防郃陽、澄城、關山、興市。第六路司令盧占魁駐防三原、高陵、同安、耀縣。還有雲南督軍唐繼堯所屬川滇靖國軍也進入平利、興安、鎮巴、紫陽一帶。而陳樹藩所保有的地盤,一天比一天小。

就和會來說,南北兩軍的主要戰場在湖南,陜西不算是重要戰場。可是因為湖南戰場發生了變化,段祺瑞便想在陜西開僻第二戰場,借以繼續南北戰爭。所以在和談進行前,他調遣大批北軍投入陜西戰場,以圖在短期內消滅陜西民軍。他稱陜西靖國軍為土匪,不承認為南軍,並把陜西的軍事行動說成是剿匪,以示與南北戰爭無關。

段派赴陜的軍隊是奉軍許蘭州部,和會召開時,又調第四混成旅張元部開入陜西,並令甘肅督軍張廣建出兵長武、邠縣,與駐防鳳縣的陜南鎮守使管金聚(兵力有一混成旅),以及由四川逃到漢中的劉存厚(兵力約有兩師),合力進攻靖國軍。這一來陜西境內的北軍與靖國軍雙方兵力共達20萬人,因此陜西全省成為一座滿目皆兵的大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