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段祺瑞改任參戰督辦

直、皖兩系是為了湖南戰爭問題而公開分裂的。湖南局勢如何呢?自北軍退出長沙後,湘軍第一師師長趙恒惕便進入長沙,他抵長沙後,就接到湘軍總司令程潛的電報,令他掃徑以待聯帥,這所謂的聯帥,便是湘粵桂聯軍總司令譚浩明。接著程潛抵達了長沙,於6年11月24日接任湖南省長。可是譚浩明也有電報叫他:“勿得擅有建立,致涉紛歧。”12月8日程潛解除湖南省長兼職。12月12日譚浩明到長沙,18日宣布“暫以湘粵桂聯軍總司令名義兼領湖南軍民兩政事宜。”

譚延闿在傅良佐入湘時被迫下台,下台前他就作了準備,等桂軍援湘,騙逐北軍出境,他就可以復職。原來桂系軍閥一直是支持譚延闿的。趙恒惕是湘軍將領擁譚的,而當時的省議會也以擁譚議員居多。趙恒惕先到長沙可能支持省議會電請譚復職,或是再選舉譚為督軍。程潛來電制止不許發布任何名義,以及程後來抵達長沙不做督軍而做省長,就是因為要留待“聯帥”譚浩明入省後決定。不料譚浩明入長沙後,竟毫不客氣地“兼領湖南軍民兩政”。這表示桂系想把湖南並入他們勢力範圍內。當時的情勢,湘軍內部不和睦,湘、桂軍之間也不和睦。

桂軍為了保全兩廣的門戶而援湘,打起仗來,湘軍在前,桂軍在後,占領長沙後,湘軍主張乘勢奪回嶽州,桂系則主張以占領長沙為止境。當時嶽防司令是王占元所屬的第二師師長王金鏡。桂系認為進攻嶽州就會破壞直、桂兩系的同盟關系,可能引起北方直、皖兩系由分而合。不進攻嶽州卻可利用直系牽制皖系,由此達成與北方的和平妥協。這當然和湘軍意見相反,湘軍認為不奪回嶽州,就守不住長沙,桂軍不肯支持湘軍奪回嶽州,顯見桂系的援湘不是為湘人打算。桂系的“聯帥”譚浩明不僅不聽湘軍意見,且與駐守嶽州的北軍王金鏡簽定了各守原防的互不侵犯協定。

湖南人民紛紛要求驅逐北軍全部退出湖南,湘軍也一再請纓,要北攻嶽州,譚浩明為之頗難應付,因此電請直系四督轉達北京政府撤退嶽州的北軍,其實直系四督早已破裂,因為直隸督軍曹錕已是征南軍統帥,桂系不是不知道,不過這樣做法是為了敷衍湘軍。

這都是督軍團在天津舉行會議以前的事,這時馮國璋還想促成南北和議,責成李純直接與陸榮廷接洽,主張湖南先行停戰,南軍不進攻嶽州,北軍也不反攻長沙,暫以七旬老人劉人熙為湖南督軍。一切問題留待和平會議解決。馮暗示這是他所能為力的最大限度,否則他就無法阻止皖系的進兵。

桂系催促馮國璋下停戰令以期實現和平。馮則遲遲未予答復。11月26日陸榮廷首先下了停戰令,28日譚浩明據以發表,不許湘軍繼續前進。陸榮廷又致電直系四督謂:“已飭前方停戰,請極峰(指馮)速下停戰令。”

馮的停戰令為什麽沒有發表呢?原來馮的停戰令早已擬就,忽然接到督軍團在天津開會的消息。隨後曹錕等十人聯名電馮,要求對西南下討伐令。這樣一來,停戰令當然無法下達,12月馮下了一道命令,既不是停戰令,也不是討伐令,卻是再任命譚延闿為湖南省長兼署督軍。

主戰派對馮的命令置之不理,仍然積極安排軍事行動,馮乃告訴段芝貴,要大家靜候中央決策,采取一致行動。可是主戰派卻說:只有下討伐令才能取得一致行動,如果不下討伐令,我們也要進兵。

6年12月15日馮國璋邀請段祺瑞和王士珍到總統府舉行會議,這北洋三傑面和心不和,馮希望大家能取得一致意見,避免北洋派分裂。段祺瑞表示除了下討伐令而外,別無他法。王士珍則兩面敷衍,不作左右袒,完全打高空。馮本以為在會議中可以聯合王士珍說服段祺瑞,怎知王士珍太滑頭,結果反被段所嚇倒。

12月16日,馮國璋發表電令,派曹錕、張懷芝為第一、第二兩路總司令。這個人事命令,不以命令發表,而以電令發表,是馮避重就輕的辦法。馮認為總統命令不能出爾反爾,而電令則隨時可以變更。這樣便可以敷衍主戰派,而南方也可曲諒。其實不下討伐令而派出兩路討南的司令,真可算做大笑話。

馮的電令發表後,曹錕和張懷芝立刻要求發給南征軍費200萬元。各省軍閥也在對南用兵的大帽子下紛紛催索軍餉,截留稅收,招兵買馬,以擴大自己的武力。馮對主戰派逐漸讓步,6年12月18日又特派段祺瑞為參戰督辦,特任段芝貴為陸軍總長。同一天並下一道手令,以後關於參戰事務均交參戰督辦處理,不必呈送府、院。馮的私意這樣一來便和段劃分了勢力範圍,對外問題交段處理,對內問題由他主持,希望彼此各得其所,和平相處。段為什麽樂意做參戰督辦呢?因為他深知督軍團是一種利害結合,張勛復辟前車可鑒,如果他自己無可用之兵,則一切是空的,做了參戰督辦,就可暗中建立自己的軍隊,利用日本軍械和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