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徐世昌出山復古

徐世昌和袁是真正的老朋友,他們訂交於布衣時代,走上宦途以後,彼此互相援引,袁成立北洋軍後,為了避免清廷的注意,曾撥一部分北洋軍給徐帶到關外,那時徐任東三省總督。慈禧去世,袁被勒令回籍“養疴”時,徐等於是袁在北京的靈魂。辛亥革命後,清廷再度起用袁便是徐奔走彰德與北京之間所策動的。所以袁、徐兩人的私交,確是比其他人深得多。不過徐自辛亥革命後,便以“遺老”自居,“恥食周粟”,他避居青島,不問政治。民國2年12月13日北京舉行光緒帝後“奉安”大典時,他曾悄悄地來過北京一趟,他宣稱來京目的是為了參加奉安典禮,順帶祝賀老朋友就任民國大總統。袁就任大總統後,曾頒給徐“勛一位”,他拒不接受,仍回青島。

據說,當袁有意請他赴京時,袁“太子”克定的勸駕最為有力。袁克定極不喜歡梁士詒,有人獻議克定,把徐請出來,是打擊梁的好辦法。袁克定由京中赴河南,便力請徐來彰德,徐未答應,可是雙方往來了好多信劄。

民國3年2月,袁特請徐的門生王揖唐專程到青島促駕,並帶了一封很懇切的親筆函,徐被老朋友這番誠意所感動,一方面也覺得這位老朋友的威權日益顯赫,於是才命駕動身,於3月29日到了北京。

袁於5月1日明令撤銷國務院時,同時明令任命徐世昌為國務卿,可是,徐表示不肯接受。袁派孫寶琦、段祺瑞二人前往勸駕,徐還是一副遺老的模樣,怎麽勸也不答應。搞得段祺瑞有點光火了,大聲說:“菊老(徐字菊人)老是不肯出山,豈不辜負總統一片苦心,叫我們如何復命?”徐這時才改變了口氣,作出很痛苦的表情說:“當然,我不好意思不幫老朋友的忙,好吧,我就暫時出來過過渡。不過,民國官俸我是絕對不能領受的。”

孫、段向袁復命後,袁很高興,立刻把自己辦公的遐矚樓騰了出來,改為政事堂。自己則搬到同一院落的春藕齋辦公。由於總統和國務卿辦公的地點都在同一個院落,因此袁便常常跑來和徐聊天。

袁對徐特別尊重,他叫手下人尊稱徐為老相國。徐到任剛滿一個月,因為他宣稱不受民國官俸,可是老朋友最懂得老朋友的脾氣,袁吩咐主計處,在總統交際費項下,撥出4000元送徐,因為這筆錢是從老朋友荷包裏拿出來的,徐便欣然收下。

政事堂既設在含和殿後的遐矚樓,它的所在地可謂一半在總統府,一半在舊國務院。只有印鑄局本就在院外。政事堂左為機要局,右為左右丞休息所,政事堂公所則是舊國務院址。政事堂之組織細則為:(一)國務卿有參與軍事之權,軍事會議國務卿得列席;(二)對外公事均以政事堂名義行之;(三)國務卿於政事堂範圍內得發堂諭;(四)國務卿得召集各部總長在政事堂會議。照上述各點,國務卿實質上的職權,遠超出前此國務總理之上。各部除例行公事得自行辦理之外,主要的均須國務卿核準,所以各部總長對國務卿頗有從屬關系,當時還有一項規定,即外交、內務、交通、財政、陸軍五總長,規定每日必須謁見袁,謁見時由國務卿率領。

徐對朋友說,國務卿的冗忙,並不下於清朝兼管各部的軍機大臣。這位老相國每天起身甚早,8點後盥洗完畢即辦公,至9點鐘即至總統府,至10點鐘偕左右二丞楊士琦、錢能訓入謁袁議論國事,11點鐘到政事堂辦公,12點鐘午膳,有時陪袁共食,有時則和楊士琦、錢能訓共食。下午2點鐘休息,至四五點鐘起辦公到晚上10點鐘。

政事堂下六個局是機要局、主計局、銓敘局、法制局、印鑄局、司務局六局。最忙的是機要局,機要局除了局長張一廏外,還有兩位副手是馮學書和郭則雲。張一廏最勤,每天早上6點就開始辦公,楊、錢二丞則7點上班,把張整理出來的公事復核,然後向徐呈閱。張一廏和袁的關系也很深,在此以前,梁士詒雖權傾一切,可是張也是一位紅牌秘書,他不屬哪一派系,據說徐世昌的出任國務卿,袁、徐之間的許多細節都是張從中間傳述。主計局長吳廷燮,一向和徐的關系很深,熟於政要和考據,文學見長,人以道學先生目之。主計局是一個居高臨下的財政機關,舊日總統府內的財政會議即合並於主計局。吳不是財政專家,出長主計,令人有才非所用之感。吳有鑒及此,乃在財政考據方面發表“權威”意見,諸如中國田賦簿籍之數,稅法因革之原,他都考之有據,還著了一本《清理財政考略》專書。主計局設在懷仁堂,即清朝的儀鸞殿。銓敘局、印鑄局、法制局都是舊人,司務局是專辦庶務,局長是曾隨徐在東三省的舊人吳芨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