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革命事業風起雲湧(第5/8頁)

浙江巡撫衙門為秋瑾案印發告示:“為曉諭事:照得此次紹興女匪秋瑾,勾結會黨,圖謀起事,並欲先搶郡城紳富,擾亂治安。經本部院查知,派兵將秋瑾拿獲,並起出悖逆證據及槍馬匹多件,業將秋瑾正法雲雲。”

光緒卅三年六月六日兩江總督端方致浙江巡撫張曾敭電:“急:杭州張撫台鑒:辰密。歌電悉。匪首乃系女犯,黨羽多至萬人,聞之深為駭異。此事經公燭照幾先,於該匪等未起事前派兵拿辦,已將匪首秋瑾擒獲伏法。辦理神速,佩甚。案情過重,似須摘要電奏。祈裁酌。此後拿辦情形,及所訊犯供,並望隨時電告,為禱。”

光緒卅三年(1907年)十月廿六日,革命軍攻占了鎮南關。

鎮南關在廣西西南部,是由廣西到北越的重要關隘,孫中山先生曾親自指揮這個戰役。在部署這次戰役前,先派黃明堂到北越太原府的左州去連絡一位割據自雄的中國亡命好漢,這位好漢名叫疤梁。黃明堂得疤梁的掩護在太原府設立革命機關,吸收數百名同志,同時向疤梁借用武器械彈。初步準備妥當,孫中山先生乃派王和順為都督,主持進攻鎮南關事宜,一面電令黃明堂由左州拔隊前往。俾與王和順會師。怎知黃明堂如期而至,王和順卻不見下落,於是孫中山先生乃改派黃明堂為鎮南關都督,馮祥為司令,李佑卿為副司令,何伍為支隊長,糾集義勇鄉團百余人,於十月廿六日夜繞鎮南關之背而潛襲之。鎮南關有三個炮台,革命軍由斷澗危崖以繩縋上第三炮台,呼嘯而入,守兵以為從天而降,遂狼狽奔逃,革命兵銜尾追擊,陸續攻克第二、第一炮台,據獲十六生大炮四門、七生大炮十門,步槍400余支,於是革命軍旗幟遂飄揚鎮南關上了。

孫中山先生偕黃興、胡漢民、日人池亨吉、法國退役炮兵上尉某於第二天夜晚入駐鎮南關要塞,大行犒賞。本擬集合防城之役退駐十萬大山的部隊會攻龍州,不料十萬大山的部隊因路遠趕不及,結果只有黃明堂的百余志士,據守鎮南關的三炮台,而廣西清軍由陸榮廷率領,不下七八百人向革命軍作戰。革命軍有巨炮在手中,又有炮手法國炮兵上尉負責發炮,血戰七晝夜,清軍死傷數百人,革命軍只死二人。際榮廷見革命軍聲勢甚壯,斷定孫中山先生已由越南前來鎮南關,乃以詐降方法刺探革命軍虛實,親函求降,函雲:“仆等雖為清朝官兵,然非出於得已。屈志事仇,私心怏怏。今次君等起事,可疑者,實力不足。惟君等背後有大豪傑孫逸仙策劃一切,比日來受猛烈炮擊,知孫統領親臨戰地,務望將仆陸榮廷之名投於君等肯收容之否耶?願得確訊,俾決去就。明日馮祥方面有援兵五百,後日龍州方面有大兵二千,事急矣,願君等自重。”孫中山先生接受陸之納降,行蹤遂為清廷察悉,清廷乃與法國交涉,逼令離越,而孫中山先生這時發覺鎮南關方面之革命軍兵餉械彈俱告缺乏,廣西清兵願意起義反清的,亦無犒賞,因此乃遄赴越北河內籌款。就在孫中山先生離去鎮南關後,龍濟光率清兵3000來援陸榮廷,革命軍眾寡不敵,遂於十一月九日退入越北,孫中山先生亦被法方逼令出境,轉赴新加坡。鎮南關起義亦告失敗了。

徐錫麟和秋瑾之後,還有熊成基的殉難。

熊成基字味根、揚州甘泉縣人,少有大志,性俠烈,入安徽武備練軍學堂,與柏文蔚等同學,其後加入皖省新軍,任炮營隊官。徐錫麟刺恩銘殉難後,熊不勝悲憤,欲為徐復仇。光緒卅四年(1908年)秋,清廷擬調南洋各軍於太湖舉行秋操,派蔭昌、端方為閱兵大臣。蘇皖革命黨人預謀狙擊。安徽巡撫朱家寶為防範革命行動,令所有知識較新之將弁不許前赴操場,暗殺計劃遂落空,於是熊乃計劃向安徽省城突襲。因太湖秋操,皖垣空虛,擬以馬炮兩營先占省城,然後以一軍塞集賢之隘,杜絕寧軍歸路;以一軍渡江襲取石頭城,因寧軍均參加秋操,南京等於空城,而秋操之兵又無實彈,可以脅從。計劃已定,恰逢西太後和光緒去世,乃定期十月廿六晚在炮營起事,並約隊官薛哲等在安慶城內接應,熊成基制定作戰密令13條。起事後熊會炮營、步營和馬營人馬千余人往攻安慶,皖撫朱家寶已聞訊趕返,以重利籠絡城內外守軍,革命軍圍攻一日夜不能得手,乃向集賢關退卻,取道桐城直趨合肥。清提督姜桂題率馬炮兵來追,熊率革命軍且戰且走,至合肥東鄉時僅余三四十人,不得已只好解散。熊逃往同志常恒芳家,匿居月余,然後馳往日本。

熊在日本仍傾力從事革命,宣統元年(1909年)冒險赴東北住哈爾濱旅館中。這年十二月十八日,清廷海軍大臣載洵由西伯利亞抵哈爾濱,在車站停一小時即乘車南下。傳說載洵未下火車系聞熊成基已到哈埠,謀刺載洵,於是當時官吏乃懸重賞嚴密搜查。熊在哈埠只與吉林臧冠三之子往來,臧子利圖重賞,遂出賣熊。十二月廿日晚,清巡捕在哈爾濱秦家崗下坎俄國飯店拿獲剪短發穿洋裝青年一人,果然就是熊成基,廿一日移送長春。熊在獄中朗朗而談安慶起義失敗經過,並敘及事敗後潛往日本東京,易名張建勛,此次來滿,只系和俄國商人談生意,絕無謀刺載洵貝勒之意。在警局攝影,並自題:“熊成基被捕後之肖像”。廿三日午後押赴吉林,拿獲臧冠三,臧賣友求利,結果自己亦不能免罪。熊就義前曾慨然嘆惜說:“事成亦死,不成亦死,安慶之役完全是我一人所為,並無他人預聞其事,後來聽說皖撫濫殺,心殊不安。”由長春啟程出巡警局時,很多路人圍觀,熊從容笑語路人說:“諸君珍重,我死猶生,我願以一腔熱血灌溉自由之花,我乃為民倡義不遂而死的革命首領,今生休矣,願後繼有人。”長春各界聞熊遺語,均為之嘆息。殉難之日,先於晨六點在監獄優待室內進餐,且有洋酒,熊談笑自若,然後引頸受戮,從容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