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死裏逃生洹上歸隱

慈禧高齡當國,風燭殘年,當時兩宮不和,光緒所期待的,就是慈禧遲早總要壽終正寢,所以唯一對抗慈禧的方法就是“等待”。不幸,正當慈禧病危時,光緒卻搶在她之先駕崩。光緒先慈禧而死,這件公案是清王朝最後歲月中一大秘密,有人說慈禧垂危時叫人先謀害了光緒,又有人說是袁世凱的陰謀。所有的傳說只是傳說,誰也無法證實真相是怎麽一回事。

袁世凱當然恐懼光緒重新執政,他死命地掌握著北洋軍,鞏固自己的力量,就是以防萬一。光緒卅四年(1908年)皇帝和太後都在病中,清廷計劃為光緒立嗣以備萬一,袁極力支持立慶親王的長孫為嗣,可是他的計劃卻不被慈禧所接受。慈禧雖然不喜歡光緒,但是她和醇親王一家人的關系非常密切,因為她的親妹妹便是嫁給醇親王奕譞。奕譞的兒子中,一個是光緒,一個是載灃。載灃繼承了醇親王的王位,娶的太太又是慈禧親信榮祿的女兒。所以慈禧為了這種私情,寧願把天下交給載灃所生的,才三歲又好哭的溥儀,並命載灃以監國攝政王名義抱了他的兒皇帝統治大清江山。

另有一個傳說是當病中的光緒聽到自己親兄弟要作攝政王,也不禁流露了笑容,於是他秘密地寫了一個字條給載灃,上面只有四個字,是“殺袁世凱”。

袁世凱在醇親王載灃被任命為攝政王以後,也曾做了一番努力,他以國家需立長君為由,建議載灃自己做皇帝,他希望以擁立載灃自己做皇帝,來求取載灃的諒解,可是他這個建議不僅未被載灃接受,反而卻召來一頓很嚴厲的申斥。他乃稱病請假到天津小住。

載灃當國後,真的在籌劃要替皇兄報仇,誅殺袁世凱。康有為有一封“上攝政王”書,這封信強調光緒之死是袁所殺,請“殺賊臣袁世凱”。康函摘要如下:

“罪臣康有為稽顙上書監國攝政王爺殿下:十月二十一日驚聞大行皇帝上賓,天地晦冥,山川崩竭,薄海號痛,泣於昊天,鼎湖攀髯,呼號莫及。嗚呼痛哉!豈謂禦宇三十四年舍身愛民之聖主,而棄我臣民如此其速,且如此其酷也。

有為僻居海外,逖聽所得,僉謂逆臣袁世凱蓄謀篡弑,已歷歲年,今次大喪,又適與大行太皇太後之喪後先銜接;稽諸前史,從所未聞,舉國洶洶,杯弓蛇影之痛,懷莫能釋,自推原禍首,莫不集矢於逆臣袁世凱之一身。有為痛急之余,不揣冒昧,曾僭電殿下,請討賊臣人安社稷,未審九閽深邃能達典簽否也?

自頃日讀宮抄,見大喪之禮無異常,豈先帝之喪實由天禍,而非有如外間所擬議者耶?抑有深哀隱痛,為臣子所不復忍言,而為先帝諱之者耶?海外孤孽,固不敢妄為臆測。雖然逆臣袁世凱為先帝之罪人,固已昭昭然天下所共見,苟有弑逆之事,其惡固擢發難容,即無弑逆之跡,其罪亦難從末減。有為躬受先帝厚恩,而先帝之知世凱,實由有為,今有為若不揭其惡而正其罪,則將何面目以見先帝於地下,故敢瀝述前事,為殿下陳之。

夫使先帝之喪而有可疑,則逆謀必出??世凱,固無論矣。即日無可疑,然試思先帝方以鼎盛之春秋,曷為而棄我臣民,豈非戊戌以後,十年憂傷,抑郁之所致乎?而孰使先帝積十年之憂郁而卒賫志以殂落者,則皆逆臣世凱一人為之也。先帝之事大行太皇太後,仁孝恭謹,四十年如一日,天下之所共聞也。

戊戌春夏之交,先帝發憤於中國之積弱,強鄰之侵淩,毅然維新變法以易天下。其時慈宮聖意所在,非外廷所能窺伺,就令兩宮政見小有異同,而慈孝感召之誠,終未嘗因此而稍殺。自逆臣世凱無端造出謀圍頤和園一語,陰行離間,遂使兩宮之間常有介介,而後此事變遂日出而不窮。先帝所以備歷艱險以迄今日,實惟此之故。今使如世凱言而果有事也,則將謂先帝為此事耶?抑謂全由罪臣有為主謀,而先帝受罪臣之蒙蔽耶?

夫以先帝之仁孝,肯為此悖逆之舉?若世凱謂先帝為與聞,是誣先帝以不孝也。罪臣受先帝特達之知,稍有人心,固不忍行其蒙蔽,且以先帝之英明,又豈罪臣所能蒙蔽者!若世凱謂先帝為罪臣所蒙蔽,是誣先帝以不明也。推原世凱所以造出此無根浮言之故,全由世凱受先帝不次之擢,其事頗為廷臣所矚目,而盈廷洶洶,方與新政為難,世凱忽生自危之心,乃幻出此至狠極毒之惡謀,如俗諺所謂苦肉計者以求自解免,此戊戌冤獄之所由起也。

(中略)

罪臣當光緒二十八年八月初二日恭承先帝手頒朱諭,命以愛惜身體,善自調攝,期他日更效馳驅,共建大業。十年以來,每一憶誦,血與淚俱。今先帝大業已矣,罪臣不敢惜身,惟大仇未報,無以見先帝於地下,且舉國皆畏世凱無恥忘仇,然則先帝之冤非罪臣發之而誰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