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風歌(三十一)太上皇帝

畫外音:

漢高帝六年劉邦大封諸侯王,其中包括四位劉姓諸侯王,而早在六年前,他在定陶登基稱帝時就封呂雉為皇後,封了嫡子劉盈為太子,甚至連已故的母親都給上了尊號。可以說劉邦對他身邊的重要功臣和親屬一概沒有忘記,唯獨有一個人他遲遲沒有考慮,這個人就是他的父親太公。劉邦和父親之間曾經發生的幾件蹊蹺的事情,引得後人對兩個人的關系議論紛紛。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劉邦一直不給他上尊號呢?劉邦跟父親之間的關系究竟怎樣呢?

王立群:

漢高帝六年,劉邦在大封29位列侯的同時,封了四個劉姓諸侯王,這劉姓諸侯王中間包括他的二哥,包括他的小弟,還有他大哥家的侄子,甚至於劉姓的親戚都封了諸侯王。但是劉邦這一次的分封,在他們劉氏家族的親人中間少了一個人,這個人劉邦沒有封,這個人是誰呢?劉邦的父親,那他該怎麽處理他父親的分封問題呢?其實在劉邦封四位同姓諸侯王的時候,包括他的親戚劉賈都封了,他並沒有意識到他的父親該怎麽處理。我們怎麽說他沒有意識到呢?就是劉邦分封完以後他就回到櫟陽,櫟陽就是今天的西安,回到櫟陽以後,劉邦是每隔五天去朝拜一次他的父親,每一次隔五天他準時準點地去看他父親,這個時候劉邦的父親史書中間的稱呼叫太公,每隔五天去看一次太公。太公手下有一個管家,這個管家當時叫家令,這個家令就跟太公說了一番話,他說你的兒子是人主,你是人臣,古書歷來說“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人間只有一個人主,你現在叫人主每隔五天來拜一次人臣,這就壞了規矩了,這麽一來就把皇帝的權威給破壞了。然後太公的家令就詳細地給太公說了一番,將來停幾天皇上再來你怎麽怎麽做,教了一番。其實太公這個家令就是個導演,太公就成了演員了。到了第五天劉邦來看他父親,劉邦一來,他父親拿著一個掃帚倒著走,這是當時的一種重禮。劉邦一看他父親對他行這麽大的重禮,他驚呆了,他趕快就去攙扶他,攙扶他的父親。然後他的父親就說了,“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亂天下法”,他說你是人主啊,你不能因為我把天下的法令搞混了吧,人主怎麽能拜人臣呢?這個話其實是太公家令教給他的。這個話一說,劉邦很聰明,馬上明白了兩點,第一他爹說不出來這話,這麽有水平的話他深知他爹說不出來,一定有一個大導演導了這場戲,他爹不過是群眾演員。再一個他明白,他該給他爹加個尊號了。劉邦要盡孝道就每隔五天來看他一次,但是你來看又是人主看人臣,這個不行,他立即就明白兩個道理。所以劉邦拜見他父親完了以後,立即派人打聽了一下,一打聽果然不錯,這個導演就是太公的家令。這個事足以說明,劉邦在封兒子、封兄弟、封侄子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到他爹,沒想到,他如果想到他早做了。

所以隔了幾天,劉邦就專門下了一道詔書,這個詔書寫得很有名,這個詔書這樣說的,說“人之至親,莫親於父子,故父有天下,傳歸於子,子有天下,尊歸於父,此人倫之極也”,這個話的意思是說什麽呢?他說這個父子關系是天下最親的一種關系,所以父親有了天下一定要傳給兒子,兒子有了天下一定要把功勞歸功於父親,這就是人與人關系的一個最高的準則,此人倫之極也。劉邦接著說,說天下大亂災兵四起,在這個時候我披鎧甲、執利器,奮鬥了幾年讓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原話就是這個意思,說這一切我現在把天下安定下來,這不過是太公教導我的結果,其實他爹什麽也沒做。所以他說你們現在尊我皇帝了,那麽太公沒有尊號,從今天開始咱們給太公上個尊號,叫什麽呢?“太上皇”,“太上”就是最上最高,從此劉邦的父親就不再叫太公了,叫太上皇。這一年是高帝六年,這個老頭就做了四年太上皇,到高帝十年劉邦的父親就去世了,從此就成為太上皇了。但太上皇這個詞可不是劉邦的發明,太上皇這個詞在之前有人用過,誰用過呢?秦始皇,秦始皇在確定自己的名號以後,立即就下了一個命令,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莊襄王是秦始皇的父親,已經去世了。所以這個太上皇的第一次用是秦始皇用的,而且秦始皇是用在他已故的父親的身上,說白了就是那個死人叫太上皇。劉邦現在搬過來,活人叫太上皇。所以第一次的發明權其實是秦始皇,但是秦始皇這個用法後世影響並不大,他把已經故去的父王叫太上皇。劉邦這個用法後世影響很大。

畫外音:

中國古人歷來重視孝道,各朝代的君王們更是奉行以孝來治理天下,他們登基稱帝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給父母上尊號,劉邦雖然最終尊自己的父親為太上皇,但這個舉動畢竟姍姍來遲,那麽對於如此重要的事情,劉邦是真的忘記了,還是故意為之?這裏面會有什麽不為人知的隱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