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風歌(三十)劉姓封王(第3/4頁)

大家知道這個秦末大亂,還有楚漢戰爭天下大亂的時候老百姓到處跑,離開自己家鄉到處跑,天下的流民非常多,流民多劉邦並沒有管,唯獨對山東人他管得特別嚴,只要能夠說齊國話的一律到齊國去,目的是什麽?目的是讓他兒子管轄那個齊國的人口更多一點,讓他的人口多是幹什麽呢?做大、做強,在那個時候,哪個諸侯王管轄的地方大,擁有的人口多,這個國家就強。齊國的地73座城夠大的,百姓少,那麽所有會說齊國話的全部遷過去。其他的國家都沒有命令,唯獨齊國這個諸侯國劉邦下了個命令,可見他對他的兒子那還是比對兄弟還要親,這是第三個王。第四個劉姓王既不是劉邦的兄弟,又不是劉邦的兒子,叫什麽呢?叫姓劉就沾光,這個人叫劉賈,司馬遷寫了一個《荊燕世家》寫到這個劉賈,這個劉賈是個什麽人呢?司馬遷都不知道,劉賈肯定是劉邦的親戚,但這個親戚親到什麽程度司馬遷不知道,不知道他是劉邦的哪一支上的親戚。這個人之所以被封王,兩個原因,第一有戰功,第二他姓劉。《史記》記載了這麽幾句很有名的話,很值得大家咀嚼玩味,司馬遷這樣寫的,當劉邦抓了韓信以後,下面就是司馬遷的原話了,“欲王同姓以鎮天下,高祖子幼,昆弟少,又不賢”,這句話什麽意思啊?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句話“欲王同姓以鎮天下”,就是把韓信抓了以後,他想封同姓的人為王來鎮服天下,但是他的孩子太小,他的兄弟太少,而且兄弟又沒有本事,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封了劉賈。劉賈也被封王了,劉賈封的是哪塊地呢?我們說韓信被抓以後他那個楚國一分為二嗎?36個城給了他的小弟弟楚王劉交,剩余的53個城給了劉賈,讓劉賈做荊王,荊王劉賈就這樣來的,管轄的主要是南方的三個郡53個城。這個地方也就是後來吳王劉濞的封地,這個劉賈死了以後再封的就是吳王劉濞了,這是劉賈被封。

畫外音:

稱帝後的劉邦自然不會忘記為自己的家人謀取點好處,他不但封了自己的兄弟,還封了自己的兒子和親戚,其實如果仔細盤點一下劉邦封的王中,我們會發現在劉邦稱帝之前,他一直是封的異姓王,那麽這時的劉邦為什麽不論功封賞呢?再次封異姓的人為王呢?

王立群:

這個原因很簡單,兩條,第一條就是削弱異姓諸侯王,韓信、彭越、黥布這些人都是異姓諸侯王,劉邦在漢六年封同姓諸侯王的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削弱異姓諸侯王,那怎麽看得出來劉邦的目的是這樣呢?你說這個話怎麽能讓觀眾信服呢?兩個原因你就明白,第一,你看他的封地,他封的同姓王封到哪兒呢?劉邦封的同姓諸侯王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原來的異姓諸侯王的封地上封同姓王,比如說齊國第一任齊王韓信,把韓信遷到楚,然後齊封給自己的兒子劉肥,齊王。然後第二年把韓信抓了把楚地廢掉,把楚一分為二,一部分封給他的小弟弟劉交,一部分封給他的親屬劉賈叫荊王,都是在原來諸侯國的封地。後來也是如此,後來他殺了彭越,又把彭越的地方封給他兩個兒子。總而言之,他都是在滅了一個異姓諸侯王,在人家的封地上馬上就封同姓諸侯王,這樣做的目的,那不是明擺著封同姓王是為了消滅和削弱異姓王,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異姓王的分封是劉邦不得已而為之,那七個異姓諸侯王不是劉邦想封不想封,而是你想不想封你都得封。比如說韓信要齊王,你敢不給嗎?你不給他就不幫你來滅項羽;彭越要梁王,你不給就不來。給了齊王給了梁王,到後來在固陵打了敗仗,要人家來幫忙人家不來,不來以後又聽張良的建議加封土地。

其實劉邦打敗項羽主要是依靠韓信、彭越、黥布,但是你用別人那都是有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兩條,一個叫封王,一個叫封地,你不給我王的名號不給我地,我就不給你幹。這很簡單,你到大街上對著一幫人說來,來,來,給我們幹活吧!那得有個條件,你得給人家工錢啊,你讓人家一塊兒給你滅項羽,不封王不封地,人家不幹。所以異姓王是劉邦不得不封,並非出自心裏的情願,這是封同姓王的第一個原因,為了削弱異姓王。第二,是為了鞏固劉姓政權,我們剛才讀了劉邦的一句話很有名,“欲王同姓以鎮天下”,他認為要鎮服天下必須要封同姓王,這是我們要討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為什麽要封同姓王。

第二個問題,封同姓王對劉邦的政權有幫助嗎?確實有幫助,第一,封了同姓王以後穩定政局,你看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呂後、漢文帝,在這一個階段沒有一個同姓王造反,反過來黥布叛亂的時候,同姓王像楚王劉交,荊王劉賈都起兵去對抗,而且劉賈因為黥布叛亂戰死,所以同姓王對鞏固政權確實起了作用,穩定政局。穩定政局的第二層含義,就是同姓諸侯王和朝廷的列侯是互相牽制的。劉邦不是封了29個列侯嗎?現在又封了四個同姓王,同姓王在邊遠地區和朝中的列侯互相牽制,同姓王要叛亂派列侯去平叛,列侯中間要造反同姓王會起兵鎮壓,互相牽制,穩定政局。第二是鞏固劉氏政權,你看呂後死了以後,出現鏟除諸呂的行動的時候,所有的郡縣長官沒有一個人動手,那個被劉邦封的那些郡縣長官都不動,誰帶頭起兵呢?劉邦封的齊王劉肥的兒子劉襄,他起兵了,因為郡縣的太守人家看老劉家跟老呂家,你們夫妻兩個家的後代在打,他們都不去趟這個混水,只有誰呢?只有劉姓諸侯王特別積極。所以,封同姓諸侯王在當時來說確實還是有它的積極意義的。第三點就是發展經濟,除了穩定政局、鞏固政權以外,同姓王諸侯王有很大的權力,有權力他就把自己這一塊的一畝三分地搞好,比如說齊國,齊王是劉肥,齊國的相國是曹參,曹參用了九年時間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所以對經濟的發展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