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大風歌(二十九)第一功臣(第3/4頁)

排第一是劉邦另有考慮,大家都是侯,那誰是第一侯啊?他在封完列侯以後要挑選個第一,他有一個目的,他要把這個第一用做將來的丞相,所以封列侯是過去的總結,排座次是未來的開始,所以劉邦的這個排座次,他的目的是著眼於未來,而著眼於未來沒有比蕭何更合適的了,這就是第一功臣的由來,那蕭何作為第一功臣來說,他適合不適合做第一功臣呢?那麽作為第一功臣來說,作為丞相來說,日子好過嗎?

畫外音:

在王立群先生看來,劉邦力推蕭何自然有他的考慮,此時的劉邦已經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開國後的建設上來,這當然是劉邦應該考慮的,所以他認為蕭何是第一功臣並讓蕭何擔任漢帝國的第一丞相。那麽問題就來了,蕭何適合不適合丞相這一角色呢?擔任劉邦的丞相日子好過嗎?

王立群:

其實第一丞相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第一是責任太大,第二是權力太大,特別是權力太大會導致皇帝和丞相之間有摩擦,這個摩擦就是皇權和相權之間的矛盾,所以蕭何其實並不容易,其實在封第一功臣之前就發生過一件事,封第一功臣是在高帝六年,而在高帝三年,就是漢王三年的時候,曾經出過一件事,就是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對峙,打得最激烈的時候,劉邦多次派人去慰問蕭何,劉邦在前線打仗,蕭何是負責整個關中的事情,然後多次派人去慰問蕭何,蕭何沒有覺察,但是蕭何手下有一個人,這個人史書稱他為鮑生,所謂鮑生就是姓鮑的一個書生,是蕭何的一個門客,他的一個部下,他告訴蕭何,大事不妙,他說你想想,主公在前線風餐露宿,非常辛苦,你在後方比前線的主公,要舒服多了,那麽為什麽辛苦的人來慰勞一個不太辛苦的人呢?你有沒有想想這個道理呢?誰該慰問誰啊?誰最辛苦應該慰問誰,現在倒過來了,在外邊辛苦的人來慰問,那個不太辛苦的人,說明主公對你已經有疑心了,所以鮑生說,你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你的子孫,還有你的堂兄弟中間,所有符合征兵年齡的人,全部送到主公的大營中間去當兵,只有這樣才能保你平安,蕭何一聽,馬上明白了,他把他的子孫,因為蕭何年齡比較大,他的兒子、孫子,還有他的堂兄弟中間,凡是符合征兵年齡的,一股腦全部派到劉邦的大營之中,當這一批人,就蕭何的子孫和堂兄弟,來到劉邦大營之中的時候,司馬遷寫了四個字,叫漢王大悅,劉邦十分高興,劉邦的高興倒過來說明,這個包生看得非常準,包生已經看出來,劉邦對蕭何不放心,這就有一個問題來了,蕭何是那麽一個忠實於劉邦的人,那麽劉邦為什麽會,對他不放心呢,其實這個話說白了,就是一句話,權太大了,蕭何當時有多大的權力呢?劉邦就是在前線打仗,整個的關中漢中巴蜀,全歸蕭何指揮,換句話說,蕭何就是假漢王,整個天下都是蕭何在管理,你想想,這麽大的權力,劉邦能對他放心嗎?

所以,他的不放心的根本的原因,就在蕭何的權力太大,這樣一來,劉邦就對他會猜忌,蕭何的精明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聽信別人的話,覺察出來劉邦對他的猜忌,而且用最巧妙的辦法,化解了這場信任危機,兒子一去、孫子一去,堂兄弟一去,這叫參軍嗎?這叫主動送人質,就把兒子孫子,都押到你那兒,你該放心了吧,所以人家劉邦漢王大悅啊,這大悅,第一,人質來了,他讓我放心了。第二,蕭何真聰明,我稍微對他有點不放心。他馬上就明白了,所以,才有漢王大悅啊,所以第一功臣不好當,別以為做第一功臣就很好,別以為當丞相就很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實處處有危機,這個危機根本上說,就是皇權跟相權的矛盾,秦漢時期的丞相權力很大,他要替皇帝處理軍國大事,處理那麽多事情,權力很大,你說皇帝不能拿過來嗎?皇帝第一顧不了,第二皇帝要都管,皇帝就累死了,所以他必須找人替他分擔,這個人替他幹活,他還對這個人不放心,這就是個很大的一個矛盾,整個封建帝國時代,最大的問題就在這兒,其實蕭何對劉邦,第一忠心耿耿。第二治國有方。很會治理國家,而且能夠化解危機,所以要做第一功臣的人,那也得是既得有才幹,又得善於自全,就非常善於保護自己,你才做得了第一功臣,其實第一功臣並不好當,劉邦讓他當的時候,蕭何沒有推,封他第一功臣接受了,其實這個第一功臣,當你擔上這個名的時候,其實你也擔當了,絕大的政治風險,是很不容易做的,我們再講另外兩件小事,你也可以看出第一功臣,那叫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我們先講第一件事,蕭何臨死的時候,漢惠帝去看望蕭何,漢惠帝就是劉邦的兒子啊,就是劉邦死後傳位給,他的長子惠帝,漢惠帝去看望他,漢惠帝見面以後,就問蕭何一句話,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就是您百年之後,誰可以代替您,這話皇帝20多歲的,一個小皇帝,問一個即將咽氣的老丞相,問他,蕭何怎麽答?反過來,如果問的是我們,我們怎麽答?你看人家蕭何怎麽回答,蕭何答了句話,知臣莫如主,回答了嗎?回答了,回答了嗎?沒有回答,人家問你是誰,你答了一個知臣莫如君,什麽意思啊?了解臣子的莫過君王,這叫回答得極其小心,這漢惠帝問不出來話,漢惠帝就急了,你再不問,以後他沒氣了,他死了怎麽辦啊?所以漢惠帝跟著就問了一句,曹參何如,曹參怎麽樣,你看人家蕭何跟著就回答,帝得之矣,臣死而無恨矣,什麽意思呢?皇上啊,你算找對人了,我死了以後再沒有遺憾了,帝得之矣,臣死而無恨矣,你看,這個蕭何一直到最後一句話,他就沒有把曹參的名字,給點出來,這叫什麽?這叫謹慎,這叫小心翼翼,這叫伴君如伴虎,他就是不說出來,一問他,知臣莫如君,所以,最後人家漢惠帝說出來,他來了一個帝得之矣,臣死無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