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風歌(二十五)呂氏英傑(第4/4頁)

畫外音:

樊噲一生中立了三件大功,一是諫留秦宮,讓劉邦得了民心。其次是勇闖鴻門宴,讓劉邦安然脫險。最後是擅闖漢宮,促使劉邦平定了黥布的叛亂,可以說樊噲是劉邦集團中不折不扣的功臣,但他又是呂後的妹夫有外戚色彩,那麽,對於他的封侯,王立群老師是怎樣評價的呢?呂後的兩個哥哥又是因為什麽被封侯的呢?

王立群:

樊噲實際上是個功臣,但是人們的眼中間,樊噲是呂後一黨,他屬於呂黨,所以樊噲這一點很麻煩,他是功臣,但他永遠洗刷不掉呂黨的嫌疑,就因為他老婆是呂後的親妹妹,呂後就這姐妹兩個人,呂後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所以樊噲就這一點沾上了麻煩,不過樊噲也有一點好處,樊噲死的早。在漢惠帝六年的時候死了,他死後九年,呂後才死,然後呂後這一族人全部被滅族,到滅族的時候,樊噲的老婆被殺,樊噲的兒子被殺,那要樊噲活著呢,樊噲會不會被殺,歷史不好假設但是你想想就是樊噲不被殺,樊噲那時候也得氣死,老婆被殺、兒子被殺,你說他作為一個功臣,他不窩囊嗎?就因為娶了這麽個老婆,然後老婆也死了,兒子也死了,他那個侯爵,那個列侯的位,好幾個月都空在那兒,等到漢文帝繼位以後,漢文帝覺得樊噲還是個功臣,又找了樊噲的一個庶子,不是嫡子,找了個庶子頂上去,才接了他這個列侯之位,所以他也吃了這個虧了,吃了呂後這一黨的虧了,所以樊噲在某種程度上,樊噲怎麽呢,樊噲按照我們今天一個網絡術語叫“被外戚”,他不是外戚,他是“被外戚”,但是沒有辦法,但是他也確實沾了外戚的光了,沾外戚什麽光呢,呂後執政的時候,樊噲的職務是上將軍,這上將軍不是一般人能夠做的,那個時候你看周勃也在、灌嬰也在,唯獨樊噲做了上將軍,占了什麽便宜,呂後掌權了,呂後讓她的妹夫做上將軍,還是沾點光的,這個人雖然是“被外戚”了,但是還是沾了呂氏的光了,所以這個人應當說是個功臣,但是這個人確實還有洗刷不掉的外戚色彩,就這麽一個人,在呂後這一支中間他也是個重要成員,所以在除諸呂的時候,他老婆被殺,他兒子被殺。

那呂後的兩哥哥呢?兩個哥哥都是立有戰功,史書記載,劉邦在彭城打了敗仗以後,當時的情況非常慘,慘到什麽程度?中國一句古話:“樹倒猢孫散”,當時那些諸侯看見劉邦勢大了,都加入劉邦的軍營,所以劉邦一下弄了56萬人,彭城一打敗,好多人都逃了,又從劉邦那兒投奔項羽了,劉邦那個時候沒有辦法,跑到下邑就今天的鹿邑縣,去找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就是呂後的大哥呂澤,找到呂澤,在呂澤那個地方暫時歇一歇腳,然後在呂澤那個地方,劉邦做了兩件事,第一,收聚散兵,打散的軍隊在這兒重新聚集起來。第二,在下邑,劉邦提出來一個大戰略叫“捐關以東”,把函谷關以東全部捐出來。誰能幫我打天下,我把函谷關以東就封給他,張良給他提出三個人:韓信、彭越、黥布,這兩件事情上都沾了呂澤的光,呂澤要不是守住下邑,劉邦沒有落腳點,也沒有時間跟張良謀劃一個大戰略,這個大戰略的提出、醞釀都是在下邑,所以呂澤應當是個功臣,帶過兵、打過仗,什麽時候加入劉邦集團?史書沒有記載,大致應當在劉邦沛縣起兵以後,他就加入了,也屬於劉邦集團的核心成員,但是戰功我們看,因為《史記》沒有專傳,看不出他有多大的戰功,但是他死的很早,沒有參與後來的一系列的事情,應當說在劉邦高祖六年十二月、正月的封侯之中,他封的這兩次,第一次封了10個,第二次封19個侯,這29個侯,相當一批人靠的是軍功,當然也有人一半是軍功一半是親故,沾親帶故,這個也很難怪,你說劉邦封的時候只封功臣,自己的大舅哥他不封了,自己的“連襟”不封了,這個也不可能,那麽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就是:除了功臣,除了這三個和呂後有關的人,還有沒有其他幸運的人很幸運地封侯了?有沒有這樣的人呢?請看下集,幸運之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