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大風歌(二十)一升一降(第2/4頁)

王立群:

滅了臧荼的叛亂以後,劉邦就下令給所有的諸侯大臣,說大家商量商量,選一個有功的人當燕王,但是據《史記》的記載,大臣們心裏都清楚劉邦想封盧綰做燕王,大臣們心裏都明白,但是劉邦又不說,叫大臣們選,你想想這些大臣們選誰啊,選盧綰,大家都選盧綰,都知道劉邦想讓盧綰做燕王,那麽盧綰跟劉邦到底是什麽關系,我們講過張良和劉邦的關系,講過蕭何跟劉邦的關系,蕭何劉邦關系講的時候,說蕭何跟劉邦有三個“老”,老鄉、老同事、老戰友。那盧綰呢?盧綰跟劉邦有六層關系,第一街坊,他倆不但是老鄉,不但是沛縣豐邑人,而且他兩個史書記載叫“同裏”,裏外的裏,裏就是街道,他倆住同一條街,這叫什麽?街坊。第二世交,就是盧綰的父親跟劉邦的父親是好朋友,世交。第三同日出生,他倆奇怪,一個劉家,一個盧家,這兩個人同一天出生,這是第三層。第四同學,年齡一大他們一塊兒上學。第五好同學,上學以後他倆關系特別好。第六患難之交,因為劉邦不是個省油的燈,他沒當亭長之前多次犯法,每一次犯法,他都要逃難,誰跟著他一塊兒呢?就是這個盧綰,一直跟著劉邦。所以他倆按我們今天說法叫同過學、下過鄉、扛過槍、鐵哥們兒,是這樣這麽好的一個關系。所以劉邦一起兵,盧綰就跟著他,而且盧綰有一個特殊條件,因為他倆的關系這麽特殊,盧綰可以自由地出入劉邦的臥室,跟劉邦最親密的蕭何、曹參,只能有事的時候到劉邦的房間去,盧綰是有事沒事掀開門簾就進,推門就進,所以劉邦早就想讓盧綰做王了,沒機會,剛好這燕王鬧事,給燕王一滅,這機會不來了嗎,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劉邦人家的話可說得很巧妙啊,請各位推舉一個功勞最大的人,你看他這話說的什麽?按功勞大小來推選,我可沒讓你們按照關系的遠近親疏來推選,按功勞大小,所以大臣們都說(盧綰)功勞大,我把《史記》、《漢書》翻了個遍,看看盧綰到底什麽功,就查到盧綰幹的一件事,項羽自殺了,有一個諸侯王就是臨江王共敖的兒子,因為共敖原來是楚懷王的柱國,他因為有功被封為臨江王,共敖死了以後他兒子接了班。

項羽自殺以後,這個人死活不投降劉邦,因為他爹是項羽封的,他是繼承他爹的王位,不投降,然後劉邦就派盧綰帶著軍隊把共敖的王城給包圍起來,圍了幾個月,投降了,沒打,投降了。投降以後,押到京城殺了,這就是我在歷史史書中間查到的盧綰立的最大的一件功,其它沒見,這就是西漢初年的一件大事,盧綰封王,那麽這件事非常不得了,大家不要小看這個事,我們這一集為什麽把盧綰封王這件事單獨抽出來說呢?因為這意味著一個重大的變化,劉邦開始封王的時候,他有一個標準就是功勞,叫因功而封,而盧綰不是因為功勞,盧綰是因為跟劉邦的關系特別鐵、特別近,是親,這叫因親而封,盧綰封王意味著劉邦的諸侯王的封王政策,由因功而封到因親而封,這是一個重大轉變,如果是因功而封那叫公天下,要親而封那叫家天下,你想想如果因親而封,這盧綰他倆是從小一塊兒長大的叫發小,關系很鐵,你別忘了,還有比發小更親的,那是誰啊?是劉邦的兒,劉邦的侄兒,那些人比發小孩要親,那是不是說盧綰就開了個頭,以後再封就不是那些有功的大臣了,誰和他親他封誰,那麽這一個天下豈不是正在向那個專制獨裁的“家天下”過渡嗎?這盧綰封王絕不是個小事。

畫外音:

漢初的政權並不太平,劉邦剛處理完諸侯王叛亂事件不久,又有一封密信告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謀反,這猶如一顆炸雷讓劉邦慌了手腳,韓信非同一般人,他一旦謀反後果不堪設想,那麽關鍵時刻誰能為劉邦送上錦囊妙計呢?

王立群:

盧綰封王是在漢五年的年底,到漢六年的年初,劉邦突然間得到一個消息,有人給他上了一封奏章說韓信謀反,上書這個人是誰?司馬遷沒寫,有什麽證據?沒有寫,從哪兒得到了韓信要謀反的消息?沒有寫,一問三不知。就是來了這封莫名其妙的上告信,這封上告信說楚王韓信謀反,這裏邊所有的東西都是虛的,唯獨劉邦處理這個事是實的,劉邦立即召開禦前會議認真討論這個事,首先詢問他身邊的那些大將怎麽辦,這些大將們說的話非常怪,兩句話:“亟發兵,坑豎子耳!”什麽意思啊?趕快發兵把這小子給滅了,就這麽兩句話,其實這些將軍們最該問的一個問題是什麽呢?韓信謀反有什麽證據?沒有任何人問證據,大家的表態非常明顯,立即發兵滅了這個家夥,叫“亟發兵,坑豎子耳!”稱韓信為豎子,就是家夥,滅了這個家夥,這兩句話很奇怪,這兩句話充滿了對韓信的仇恨,所以從這兩句話中間我們可以看出來至少有兩種可能。第一,就是高祖劉邦身邊的將領,這些將軍們都非常恨韓信。第二種可能是高祖劉邦身邊的將軍們都知道劉邦非常嫉恨韓信。否則怎麽能說這樣的話呢?“亟發兵,坑豎子耳!”所以從這個話,無論是哪一種可能,無論是他們恨或者他們知道劉邦恨,他們按照劉邦的意思來說,都是表達了人性最醜惡、最陰暗的一面,當然將軍們說完,劉邦一點高興勁兒沒有,《史記》的記載是:“高帝默然”。不吭了,轉過頭來,他問陳平,他問這個人也很有意思,劉邦身邊最重要的謀士,一個張良,一個陳平,張良是個智多星,陳平是個陰謀家,陳平一生出的計都是損招,最損的那招,他問陳平,陳平不回答,陳平反過來問說將軍們什麽意見啊?劉邦就把將軍們的意見,“亟發兵,坑豎子耳!”告訴陳平,陳平現在有底了,知道將軍們的意見了,然後陳平一口氣問了劉邦四個問題,寫信,有人寫信告韓信謀反這件事,有沒有其他人知道?這是第一問。第二問有人寫信告韓信謀反,韓信知道不知道?這是第二問。第三問你考慮一下,你手下的軍隊比得過人家韓信的軍隊比不過?第四問,你再想想你手下這些將軍哪一個打仗能打得過韓信,陳平一口氣,問了劉邦四個問題。劉邦對這四個問題都給了否定性的回答,第一,人家告狀這個事沒人知道。第二,韓信也不知道。第三,我的軍隊不如韓信。第四,我手下的將領沒有一個趕得上韓信。陳平問了四問,劉邦來了四個否定性的答案,這都說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