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風歌(十六)立儀定都(第2/3頁)

畫外音:

在秦亡漢興這段,歷史大變革的日子裏,叔孫通六易其主的經歷,可謂是一個奇跡,在提倡事主從一而終的古代社會,叔孫通的世故圓滑,給他招來了千古罵名,然而對於他的行為,王立群老師,卻有著自己的理解,那麽,叔孫通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在劉邦登基稱帝的過程中間他又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呢?

王立群:

當然叔孫通這個經歷讓後代所有的人,一直包括今天的《史記》研究的專家提到叔孫通都罵,大家都罵叔孫通,罵叔孫通罵什麽呢?這個人反復無常,六易其主,但是這個叔孫通,大家也不要一錘子把這個人砸死了,我覺得叔孫通這個人,你要分析一下他,這個人是個什麽樣的人物呢?我覺得叔孫通在他的價值觀念中間是把成功放在第一位了,我要求成功,我跟著誰能成功我就跟誰,我別管換多少,至於我嫁了幾次你別管,我最後一次嫁對了就行了,成功是第一的,叔孫通是這麽一個人。叔孫通也有一個毛病,眼光不好,看不準,他看誰勢力大他跟誰,他一看不行了又跑,不停地變換門庭,運氣不好,但是你也要看到他跟了劉邦以後沒變,這還算不錯,最後算是從一而終了,前面就是一個過程吧,那麽叔孫通在劉邦稱帝的過程中間做了什麽事呢?因為他是秦朝博士,因為他在秦朝中央政府待過,他熟悉秦朝的禮儀制度,所以劉邦稱帝以後,稱帝之前曾經讓叔孫通給他制訂了一套當皇帝的儀式,怎麽當,怎麽當,這個過程怎麽搞,然後叔孫通設計了一下,叔孫通搞得很麻煩,劉邦一看不行,改了,劉邦來了個刪繁就簡,搞得很簡單,搞完以後劉邦發覺不行,史書記載在劉邦當皇帝的慶功宴會上,“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就是劉邦當了皇帝慶賀的宴會上,大臣們一個一個喝了酒以後都在爭功大呼小叫,甚至拔了劍往朝廷的柱子上就亂砍,就整個那個場面混亂不堪,劉邦一看很惱火但是沒辦法,叔孫通覺得機會來了,他一看朝廷這個混亂的局面,劉邦又很煩,那煩都寫在臉上了,叔孫通就去找劉邦了,他說“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他說儒者你覺得爭天下儒生是不管用的,守天下你離不開儒生,所以叔孫通我幫助你制定一整套規則,這個規則一制定再上朝的時候井然有序,劉邦一聽可以,但是有一個條件你可以去試試,一定要制定的這一套讓我覺得可以做,劉邦這個人最不喜歡的就是各種繁瑣的禮儀,他覺得很麻煩。

然後叔孫通就奉命到山東去招聘,招聘幾十個儒者來練習制定禮儀,結果招聘到三十多個,其中有兩個人不跟他走,這兩個人見到叔孫通以後說話很難聽,原話是這樣說的:“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他說你侍奉的主人快十個了,實際上是六個,你都快換了十個主了,而且都靠當面奉承得到重用,不能跟你幹,你不要玷汙我的人格,不去,叔孫通聽完以後沒惱火,人家說他君所侍者近十主,這一般是揭人的短,叔孫通是笑著說:“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你們真是那些,孤陋寡聞的儒生,不知道變通,然後帶著這三十個,到了京城,加上他那一百多個弟子,他搞了幾個月,在城外面用繩子拉成線,紮了些草人在那裏演練,演練了好長時間,劉邦給了他一個指示,四個字“吾能為此”,就是你制定可以,但是你制定的這一套得我能做得到,你別弄到最後你這一套弄得我都做不到,你制定不是假的嗎?叔孫通說可以,到了漢七年,長樂宮改修完了,叔孫通制定的這個儀式也行了,然後這一天上朝的時候就完全按照叔孫通的做法,天一亮司儀官就是謁者,負責傳達皇帝命令的人,領著文武百官進到大殿裏邊,大殿的前面擺的全是戰車、步兵、騎兵,台階的兩邊都是郎官拿著兵器,整個台階上成千上百的士兵,然後文武官員分成兩撥,武官在西邊,文官在東邊,所有的引人入場,有九個禮儀官,分九批把這些人領進來,大家都站好了,然後皇帝的車駕再進來,皇帝車駕進來的時候前面還有人清道,喊著肅靜,然後皇帝登上來,禮儀官再領著文武百官按照次序,從諸侯王一直到年俸六百石的最低的官挨個向皇帝拜賀,然後是敬酒,完全按照叔孫通制定那一套一遍一遍地走,一直到最後散場,整個的朝拜大典鴉雀無聲,哪一個人違反規則立即被禦史拉出去,這一套演練完了,劉邦說了一句千古流傳的名言,劉邦看完以後非常高興說了一句話,“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我今天才知道當皇帝是多麽尊貴啊,這下子叔孫通算是機會來了,拍對了,所以皇帝就任命叔孫通做太常,太常是個禮官,九卿之一的禮官,正部級,九卿,專門負責朝廷和宗廟禮儀的一個官,叔孫通從一個博士一下成為省部級高官,一步登天,而且一次獎勵叔孫通五百金,叔孫通抓住這個機會跟劉邦說了一句話,他說我那一百多個學生跟了我好多年,制定禮儀他們全參加了出力很大,希望陛下給他們一個官做,劉邦當時多高興啊,劉邦就說這樣吧,你有多少弟子,一百多個,一律提拔做郎官,也沒有編制了,也沒有官位的設置了,劉邦一句話全部提拔,而且叔孫通一出來,把皇帝賞給他五百金,自己一文不留全部分給弟子,這就是叔孫通一個六易其主最後做了太常,把自己的弟子全安排了,賞給他的錢全分了,這個人該怎麽評價呢,留給大家吧,挺有意思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