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風歌(六)鴻門脫險(第3/4頁)

畫外音:

劉邦的“鴻門說辭”最終蒙住了純真的項羽,但是它沒有逃過範增的眼睛,所以範增設下項莊舞劍的玄機,盡管項伯不停地用身體阻擋項莊,但劉邦還是命懸一線,如果項伯稍不注意,劉邦就會遭到不測,那麽這時一向聰明的劉邦該如何脫險呢?

王立群:

這個時候呢,張良一看情況危急就出來了,張良一出來,召見樊噲,因為劉邦這次來帶了樊噲,四員大將,召見樊噲,樊噲就問他怎麽樣?張良說情況非常危急,現在是項莊舞劍,其意常在沛公也。這個事情就是對著、沖著劉邦去的。所以張良把這個情況一告訴樊噲,樊噲就說我要進去,拿著盾牌拿著劍就往裏邊闖,衛士擋著他,他用盾牌一撞把衛士撞倒進去了,進去以後樊噲的表情是:“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瞪著眼睛看著項羽,頭發一根一根地立起來,眼眶子都快瞪裂了,這肯定是司馬遷有點誇大文學手法,一個人再瞪眼,把眼眶瞪裂這不大可能,但是你這樣一寫就把樊噲的那個憤怒的樣子寫出來了,殺氣騰騰,所以樊噲闖帳開始了,樊噲一闖帳項莊的劍肯定舞不下去了,項莊、項伯就得退場了,因為樊噲進來了,樊噲一進來第一個注意到他的人項羽,項羽按劍而跽首,先是把劍抓在手裏,然後本來是坐在那裏,臀部放在腳後跟上,這時候臀部離開腳後跟,等於是跪姿了再一下就可以跳起來“客何為者?”來的人是誰?張良解釋:“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這是沛公的警衛樊噲,這一說項羽松了一口氣跟著贊美了一句話,壯士!然後賜給他一杯酒樊噲就喝了,再給他一個豬腿整個的大豬腿給了樊噲一個,樊噲把那個盾牌扣到地上把那個豬腿放到盾牌上,拔出劍來用劍切那個豬腿吃起來,這個樣子很雄壯的,所以項羽看過以後很贊賞他的勇武又說了一句話:“壯士,能復飲乎?”壯士能不能再喝一盅啊?樊噲一看機會到了抓著個機會就說了一番話,說:“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我死都不怕,我一杯酒我何足推辭呢?“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先罵秦王,說秦王這個人殺人太多,所以天下的人都叛變他。然後說懷王之約,“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先罵秦王再提懷王之約,緊跟著說沛公,說:“今沛公先破秦入鹹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等於把劉邦說那話又重復了一遍,這是第三,贊揚劉邦的作為。第四,“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還沒有賞,這麽大的功勞還沒有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想殺劉邦,最後一點“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我相信大王不會這樣做,樊噲這番話不是出自一個文弱書生,是出自一個赳赳武夫,一介武夫說出來這個話特別讓人相信,他這個粗人說話,因為樊噲給人的感覺,他本來就是個賣狗肉的嘛,所以他這個話說出來以後呢,別人聽起來很容易相信,先罵秦王殺人實際上暗指項羽你殺人多,天下也要背叛你,再提懷王之約,那是拿懷王之約來壓制項羽,然後贊劉邦的作為,再往後指責劉邦這麽大的功勞不封賞,而要聽小人之言要殺他,所以最後說了一句我相信大王不會這麽做,這番話可以說是樊噲的慷慨陳詞,這番話說完以後項羽答不上話來了,項羽覺得不但理虧,而且覺得樊噲這個話說得太伶俐了,沒法接。按照《史記》的記載項羽就說了一個字“坐”答不上話了,只好說:“坐、坐、坐”。

這就是樊噲闖帳,樊噲闖帳緩解了鴻門宴的危機,化解了劉邦面臨的兇險,劉邦一看稍有緩和,劉邦馬上起身上洗手間了,趁機擺擺手招樊噲出來了,因為下面劉邦就要逃席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啊,此地是是非之地,久處此地,必有後患,所以得走。我們看劉邦怎麽安排走,第一步商議辭行,劉邦一出來就說我們現在要走,沒有告辭啊,沒有向項羽告辭,這叫不辭而別,不禮貌,怎麽辦?還是那個樊噲很粗,但說話說得很直,樊噲怎麽說呢“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這話什麽意思呢?做大事不要顧忌細節,行大禮不要注意小禮,人家今天是刀和那個砧板,我們是刀和砧板中間的魚肉,任人宰割告什麽辭啊?樊噲主張不辭而別劉邦立即采納了,你看劉邦心多細,第一個先商量咱們不辭而別好不好,怎麽辦?樊噲說不用,立即就走。第二步安排善後,咱不能一走了之,留一個人善後,留誰呢?張良,留張良善後,劉邦非常心細,臨走之前給張良做了一番交代,你留下來善後但是你可千萬別進去早了啊,從這個鴻門到我那個軍營是40裏地,抄小路走20裏地“度我至軍中,公乃入”你估計我騎著馬跑到軍營了,你再去向項羽告別,他連這個路程,這個路程可能跑的時間,什麽時候告別都安排好了,然後說告別的時候,張良問他你帶什麽東西沒有,劉邦說帶了我帶了一雙白璧想獻給大王,一雙玉鬥想獻給亞父範增,當時剛好他兩個都在生氣這個氣氛不對我就沒敢拿,張良說可以留下來我來替你轉,劉邦就把這些東西留下來給張良,然後劉邦在走的時候還做了安排他帶了100多個隨從、四員大將來了,那他走的時候怎麽辦呢?100多個隨從統統不要了,根本不通知這100多個人,全部留到項羽的軍營了,司馬遷最後也沒有寫這100多個人最後是死是活,不知道了。沒有寫,這四員大將劉邦帶走了,但是有一條,四員大將不能騎馬,如果四個人都拉馬,劉邦也帶馬,五個人都牽著馬,那五匹馬走起來動靜很大,實際上是劉邦一個人騎馬,四員大將持“劍盾步走”,拿著劍,拿著盾牌步行,為什麽?步行走不牽馬,動靜小,免得驚動範老先生,你想想範增一會兒是玦,一會兒是舞劍,要聽見動靜,範增要派人追殺呢?所以劉邦考慮得非常細,他不讓別人騎馬,他一個人騎馬,當然很明顯在劉邦心中他和那四員大將相比誰的命金貴啊?肯定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