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風歌(四)率先入關(第4/4頁)

進入關中之後的劉邦,不斷地在關中百姓面前樹立自己的美好形象,他的放棄復仇、還軍霸上、約法三章,也讓後來的歷史研究者們認為,劉邦集團有著高瞻遠矚的眼光,他們有著長遠的政治規劃和深思熟慮的思考,但是智者千考終有一失,就在劉邦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時,一個錯誤的決定正把他和他的集團拉向深淵,那麽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王立群:

有人向他建議關中這個地方太好了,太富饒了,你應當做關中王,但是我聽說項羽在巨鹿之戰結束以後,已經封投降項羽的秦軍統帥章邯做雍王,雍是關中的一塊地方,做雍王這說明關中之地並不是屬於你的,所以從你的角度考慮趕快封堵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他們要一進來,這麽富饒的地方不是你姓劉的了,劉邦一聽太對了,立即調兵封堵函谷關,這個封堵函谷是劉邦入關後做的就這一件錯事,但這一件錯事就要了劉邦的命,為什麽呢?這個錯事犯的錯太大了,第一封堵函谷是公開與項羽對抗,你對抗得了項羽嗎?史書記載“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你就說100萬對20萬是虛的實的,40萬對10萬實力懸殊這麽大,你公開宣布與項羽為敵啊,你封堵函谷就不讓項羽進來,這是第一個劉邦沒有想到的,這是跟項羽作上對了。

第二條關中王當年是楚懷王許的,不錯,但是現在誰做關中王不是楚懷王管得了,誰管得了這個事呢?項羽。為什麽這樣講呢?劉邦進入鹹陽滅了秦,項羽巨鹿之戰消滅了秦軍的兩大主力軍團以後,劉項兩家的地位迅速上升,劉邦、項羽的地位迅速上升,意味著他們原來共同的主人楚懷王熊心地位迅速下降,特別是做了諸侯總盟主的項羽,一言九鼎,他的話這個時候就決定著,誰能夠做關中王。項羽確實是在巨鹿之戰以後封秦國的降將章邯做雍王,把關中的一塊地劃過來了章邯,這個《項羽本紀》記載得很清楚,這個記載,這件事的做意味著透露了四個信息,第一,項羽要取代楚懷王熊心自己封關中之王,他封了章邯,他不是打個報告叫楚懷王來封,他來封,說明什麽?項羽要從楚懷王手裏面把這個關中之地的分封權奪到自己手中,這是第一個信息。第二,他為什麽讓章邯做雍王呢?這說明項羽想讓自己喜歡的人做關中之王,這第二個信息。第三,他封章邯只封了一個雍,並不是關中的全部,這意味著什麽?這透露出來一個信息,項羽要把關中切成幾塊封給幾個人,不是一個關中王,而是要封給幾個人。後來項羽大封18路諸侯王的時候,把關中一分為四,章邯做雍王建都廢丘,廢丘就是今天陜西的興平縣。第二,司馬欣封塞王,然後建都櫟陽,櫟陽就是今天的西安。第三,是董翳,董翳被封為翟王,都高奴,高奴就是今天的延安。這三個王一個是陜北,陜西北部,一個是陜西中部,一個是陜西西部。又封劉邦為漢王,就是都漢中,就是今天陜西的漢中,等於把一個關中封了四個王,其實這個信息在巨鹿之戰封章邯的時候已經透露出來。

第四個信息是項羽根本不考慮劉邦一個人做關中王的問題,不可能讓你做關中王,說明項羽在巨鹿之戰以後已經醞釀好了,要把關中一分為幾,封幾個人。你想想。項羽擁有絕對的軍事權力、霸權,他要把關中封為幾個王,劉邦竟然以他的10萬軍隊封堵函谷關,把整個關中據為己有,項羽能答應嗎?第三點,劉邦更沒有意識到項羽對懷王之約的敵視,懷王之約當時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但是,讓他北伐,讓劉邦西征,項羽對懷王這個約定早就非常不滿。所以當項羽掌握了整個天下的實際權力以後,項羽就不會再遵守懷王之約了,懷王之約在項羽那兒只是個空頭的命令,他不會執行的。項羽後來果然是按自己的意願來封,然後把這個懷王尊為義帝,尊為義帝以後又把他遷往南方,遷往南方以後又派人把義帝就是楚懷王給殺了,當然殺懷王、殺義帝是項羽在政治上一個敗筆。但是起碼劉邦要知道項羽對懷王之約根本就沒有放在眼裏,現在只有兩個人死抱著懷王之約,就是項羽根本就不承認,誰在抱著懷王之約呢?第一是懷王本人在抱著,懷王為什麽死守這個懷王之約呢?因為他守的不是懷王之約,他守的是自己的權力,懷王之約廢了就說明他的權力什麽也不是,所以他要死守懷王之約,所以你看項羽進入鹹陽以後向懷王打了個報告請示怎麽辦,楚懷王的答復《史記》的記載就是兩個字“如約”,什麽叫如約?照原來的約定辦,他為什麽照原來的約定辦?原來的約定代表著他的權力,一旦廢了原來的決定就等於廢了自己的權威,所以懷王是抱著那個決定懷王之約死活不放,另外一個堅持懷王之約的人是誰呢?是劉邦。劉邦堅持懷王之約不是為了別的,為了自己能夠名正言順地當關中王,可惜的是這兩個抱著懷王之約的人誰說的都不算數,懷王說的項羽會算數嗎?劉邦說的他會算數嗎?兩個不算數的人一口咬定懷王之約,一個算數的人不行,一句話,廢了。就在這種情況下劉邦竟然聽了別人的建議,封堵函谷關,勿納諸侯,這個決定極其錯誤。這裏面最重要的問題是項羽會怎麽樣來看待劉邦的封堵函谷呢?你封堵函谷就能封住項羽不進去嗎?請看下集,在劫可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