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風歌(四)率先入關(第2/4頁)

畫外音:

秦王子嬰的投降,不但意味著秦朝的滅亡,也意味著劉邦成功地完成了滅秦的大任。劉邦統帥的這支隊伍,從公元前207年起兵,到公元206年,歷時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就以勝利者的姿態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這是劉邦怎麽也沒有想到的,那麽面對著突如其來的勝利,面對著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劉邦會怎麽處理呢?

王立群:

劉邦一進入鹹陽,擺在他面前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殺不殺秦王子嬰?子嬰是什麽人啊?子嬰是秦帝國的象征,是秦帝國的代表,他也注定了是秦帝國的替罪羊,人們所有對秦的仇恨最後都集中在子嬰的頭上,所以這個物從他登上秦王的位置上開始,就注定了他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命運取決於義軍的決定。當時劉邦手下的將領大家幾乎是眾口一詞,殺。非殺了秦王子嬰不行,劉邦怎麽辦?所有這些人殺都有自己的理由,這些理由無非就是兩個字,復仇。向秦復仇。劉邦是要復仇還是放棄復仇,這在考量著劉邦的氣度,考量著劉邦的智慧。劉邦怎麽辦呢?劉邦講了一番話,在所有的部下都主張殺的時候,劉邦認為,說當年楚懷王熊心派我西行入關,就說我是個長者,我既然是個長者,人家已經投降了,我再把人家殺了,這叫長者所為嗎?是個長者就不能做長者不能幹的那些事情。所以劉邦主張不殺,把他關起來,等待諸侯來了以後再做處理,現在我不能殺,最後劉邦一個人力排眾議沒有殺秦王子嬰放棄復仇,這是劉邦入關以後做的第一件大事件放棄了復仇。這是一般人極其難做到的一件事情,因為跟著劉邦打天下的這些義軍的將領,義軍的士兵,幾乎個個都受過秦帝國的迫害,這是劉邦做的第一件事放棄復仇,不殺秦王子嬰。等他一進入鹹陽劉邦手下的將領們都亂了套了,滅了秦,到了秦國的都城一看那個金碧輝煌的宮殿,誰見過啊,更不要說進去過,所以劉邦一進入秦始皇的宮殿,一進入秦宮他傻了,金碧輝煌的宮殿,這位51歲的泗水亭長,而且帝國的逃犯,沒見過堆積如山的珍寶,沒見過來自全國各地的絕色美女,他沒見過,他雖然有一個呂雉,那比起人家秦始皇宮殿的,那差老了,而且多啊,秦始皇宮殿的美女一萬多呢,再看看人家宮殿裏那個擺設,不說別的就說那床吧,從沒睡過皇帝的床,所以劉邦做了個決定,下榻秦宮,當天晚上住這兒不走了。他這個決定我們覺得非常好理解,那麽劉邦決定下榻秦宮。他是非常多的因素造成的,如果你要把他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字,欲望。就是一種欲望,這種欲望是對權力的渴求,對美色的渴求,對物質享受的渴求,它是許多欲望最後綜合到一塊兒,導致劉邦做的決定下榻秦宮,但是這個決定立即遭到了兩個人的反對,第一個是他的連襟,誰呢?樊噲,那個賣狗肉的狗屠反對,說你不能住這兒。但是他那個連襟呢,是個大老粗,講不出道理,就說你不能在這兒住,那劉邦當然不聽了。第二個反對的張良張,良不像樊噲,樊噲是啥也說不出來就說你不能在這兒住,張良說出道理來,第一,你是怎麽進入秦宮的?你想想,你是怎麽進來的?要不是秦國的國君暴虐無道,激起天下百姓的反對,你乘勢而來,你能進入秦宮嗎?當年一個小亭長你能想進到這裏邊,那是你能進的地方嗎?那是你能住的地方嗎?這是第一。第二,你想想,作為一個為天下清除暴君的人,他該怎麽做?生活應當儉樸啊,你進入秦宮的第一天你就想住到這兒,那你這不是走已經覆滅的秦王的老路嗎?《史記》的原話叫“助桀為虐”,我們現在有個成語叫助紂為虐,你這不是做錯了嗎?這是第二點。第三點,作為一個想幹大事的人該怎麽樣對待別人的忠告呢?《史記》寫了兩句我們到今天都流傳的口頭禪叫:“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它不叫良藥,《史記》的原文叫“毒藥苦口利於病”,張良就說了這三條,劉邦啥話也不說,站起來“還軍霸上”,還在野外紮了個大營,就住在霸上,從秦宮裏面搬出來了,所以劉邦入關以後辦的第一件事,放棄復仇,第二件事“還軍霸上”,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要戰勝自己,很難的。

畫外音:

當布衣出身的劉邦到達秦始皇金碧輝煌的宮殿時,他真有點找不著北的感覺,當年劉邦在鹹陽街頭看到秦始皇出巡時浩浩蕩蕩,禁不住發出“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感慨,今日當榮華富貴出現在劉邦面前時,這個昔日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張良的勸說下竟然用理性克制了自己的欲望,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很難做到的。但是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劉邦的又一個舉動讓關中百姓趨之若鶩,那麽劉邦到底做了什麽?他又為什麽這樣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