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呂雉出嫁

第一節 相面成親

呂後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主——呂後、武則天、慈禧——之首。在中國皇權繼承的問題上首創“垂簾制”,開後代母後獨掌皇權的先例,對中國古代皇權繼承影響深遠。我這裏所說的“垂簾制”並非今人理解的“垂簾聽政”。我將呂後稱制為“垂簾制”,是母後掌權的另一種通俗說法,是為了與今人習慣於將母後掌權稱為“垂簾聽政”取得一致。

但是,人們關注較多的是呂後兇殘、暴虐的一面,對她的一生缺少全面的了解。比如說呂後的婚姻狀況怎麽樣?她從年輕時代開始就是一位兇殘暴虐的女魔頭嗎?

呂後是劉邦當了皇帝之後人們對她的稱呼,她的原名叫呂雉。

呂後的家鄉是單父縣(今山東單縣)。她父親的名字由於史書沒有記載今天已經不知道了,史書只稱他為呂公。

呂公有四個孩子:長子呂澤,次子呂釋之,長女呂雉,次女呂媭。呂公和沛縣縣令是至交好友,所以,呂公因為躲避仇人逃難時曾暫住在沛縣縣令家裏。後來,由於呂公對沛縣感覺不錯,便把家安頓在了沛縣。

呂公剛剛客居沛縣的時候,縣裏的官員、豪紳聽說縣令家來了貴客,便都來湊錢喝酒。

負責接收賀禮的人,就是後來劉邦手下“三傑”之一的蕭何。此時,蕭何是沛縣縣令手下一名官員。這次酒宴,蕭何主管收禮。

按照規定,獻錢不滿一千的人只能在堂下喝酒;湊錢超過一千的人才能到堂上喝酒。劉邦來到以後,高喊一聲“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史記·高祖本紀》),就直接來到堂上,實際上,劉邦一個子沒拿。

劉邦為什麽敢如此公開撒謊?負責收禮的蕭何難道沒有發現?第一,玩笑成習。第二,蕭何掩護。

先說第一點。劉邦平日和縣裏的官吏們開玩笑開慣了。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雖然只是一位小小的亭長,但是,他平日卻一向藐視縣裏的這些官員,經常和他們戲耍、玩笑,從不把縣吏們當回事。他也知道縣裏這些官員、豪紳庸才多而能人少,劉邦打心眼裏看不起這些官吏、豪紳。

再說第二點,劉邦深知蕭何不會戳穿他的謊言。這次負責收禮的人是蕭何,蕭何平日對劉邦非常關照。劉邦未做亭長之時,蕭何就經常護著劉邦。劉邦做了亭長之後,出遠門到秦朝都城鹹陽押送服徭役的民工。每當此時,縣裏的官員們就送點錢給劉邦,蕭何往往比其他官員多拿將近一倍的錢贈送劉邦。

既然蕭何負責這次酒宴的收禮,劉邦自然敢於大講謊言。

至於蕭何,當然知道劉邦一文錢沒拿。但是,出於對劉邦的袒護,他也不揭謎底。

這樣,劉邦堂而皇之地坐到了堂上。

呂公一聽“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大為驚訝,趕快起身相迎。因為“賀錢萬”在當時是個非常了不得的數字。

從酒宴的規定看,出一千錢的都算是貴客,都要請到堂上喝酒。拿一萬錢,當然令人大吃一驚。

從來人的身份看,比亭長官高的人不少,但都沒有“賀錢萬”。拿一萬錢,當然令人大吃一驚。

從實際收入上看,秦代一位縣令的年俸也只是數千錢,至於亭長,一年的俸錢不足數千。一個亭長一次酒宴敢於“賀錢萬”,絕對是天文數字,也是不可能的事。

呂公當然知道劉邦不可能“賀錢萬”,但是,呂公是一個有政治頭腦的人;他看中的是劉邦的膽量和潛在的政治家素質。

所以,呂公聽到這麽一個天文數字,立即對劉邦產生了十分強烈的興趣。“呂公大驚,起,迎之門”,正是這一心情的具體表現。

人們談起劉邦,總認為這家夥是個無賴、流氓。這一點並不錯。劉邦確有流氓、無賴的一面。像這種大型酒宴,他一文錢不拿,高喊一聲“錢萬”就堂而皇之地走進堂上,當然屬於流氓行為。

但是,我們也要由此看到,劉邦說謊話說到大言不慚這種程度非常不易。現代社會有一種測謊儀,可以測量出說謊者。我想:測謊儀之所以能夠測量出一個人是否說謊,關鍵是它能夠測量出一個人說謊後的心虛,及其帶來的一系列身體上的生理變化。

但是,我想現代科學的測謊儀恐怕無法測量出劉邦是否說謊,因為,劉邦說謊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臉不發紅心不跳。

可見,說謊對劉邦來說是家常便飯。但是,對於一個政治家而言,出於政治需要的謊言是必要的。因此,能夠坦然說謊是政治家的一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