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第2/28頁)

範增的建議之所以能得到那麽多與會者的贊同,是大家都承認六國王族的巨大影響。在秦末大起義的初期,六國王族後裔的招牌仍然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有此招牌與無此招牌大不一樣,這種招牌的影響力我們絕不能忽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範增的意見在當時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否則,項梁何必在自己頭上再立一個“王”?

但是,這種招牌的影響力僅僅限於反秦大起義的初期,也就是各國民眾起來反秦之時,他們需要一種精神依靠。而範增提出這個建議時,只考慮到反秦初期的生存問題,對它另一面的消極作用則嚴重估計不足。隨著反秦鬥爭的深入發展,原來的六國王族後裔的負面影響越來越突出。

六國王族中像齊國田榮那樣能幹的人確實不多,但是,他們是一筆無形的資產,在各地民眾中的影響力大。因此,在反秦初期,六國王族的參加是必然的,並由此發展成為一股強大的六國復國運動。

陳勝起義之後有意識地派人到全國各地進行復國運動,借以分散秦軍對自己的軍事壓力。

由項氏集團扶植起來的楚王,實際上操縱於項氏集團手中,因此,楚懷王心不可能成為新興楚國的主導力量。

項梁在世之時,楚王心的力量處於強勢的項梁的控制之下;但是,隨著項梁的突然被殺,楚王心利用項羽羽翼未豐與項氏遭到重創的時機,立即打擊項羽集團,為項羽的迅速崛起設置障礙。他培植劉邦的勢力,派劉邦西行入關;奪了項羽的兵權,不許項羽西行入關,而要他以“次將”的身份北上救趙;提拔宋義為上將軍。這一系列舉措,都潛藏著打擊項羽的意圖。

可見,楚懷王心雖然是項梁扶植起來的一個傀儡,但是,這位楚王的後裔絕不是一個甘心充當愧儡的人。項梁在世之日,由於項梁太強勢了,楚懷王心只得完全聽命於項梁;項梁一死,楚懷王心就對項羽下手了。這樣,在項梁陣亡之後,劉邦的勢力由於楚王心的扶持,漸漸做大;項羽的上升趨勢受到一定程度的壓抑。

因此,範增力主擁立的楚懷王心,在項梁戰死之後,立即成為抑制項羽的一股力量,此時的項羽成為楚王心與項氏集團權力之爭的一個犧牲品。項羽雖然魯莽,但是,此時的他卻完全沒有發作,而是忍了下來。

問題到此為止還沒有解決。接下來,楚王心還采取了另外一個重大舉措:命劉邦集團向西攻擊,命項羽作為副將北上救趙。

楚王心的這種安排是對項羽集團的又一重大打擊。

西向入秦與北上救趙,看起來只是一個進軍方向問題,實質上影響卻極為深遠。劉邦西向入秦,雖然要與秦軍交鋒,進軍也不是一帆風順,但是,西向入秦的劉邦集團卻避開了與秦軍兩大主力——章邯軍團和長城軍團——決戰的巨大風險。因此,入秦之路相對順利得多,而且又為劉邦以先入秦為關中王提供了法理依據(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與劉邦相比,慘多了。

—是失去了一把手的身份。項羽北上救趙時,身份只是宋義的一員副將,而宋義又不是一個真正懂得軍事的戰將(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北救趙)。項羽屈居宋義之下,實在是委屈了這位天才軍事家。

二是項羽北上救趙的任務非常艱巨。項羽北上救趙要遇到的是秦軍的兩大主力:章邯軍團與長城軍團。這兩支力量都是秦軍的精銳之師,而且人數眾多,絕非項羽所率的軍隊可比。因此,北上的項羽將要遇到的是一場惡戰。由於戰鬥慘烈,持續時間長,使得項羽集團不可能像劉邦集團一樣順利地進入關中,因此,關中王的寶座已經與項羽擦肩而過了。

三是楚王心的這個決定是由一些元老們提出的(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表面上看起來與楚王心無關,其實,這個決定正是在他主持下作出來的。

如果沒有範增建議立的這位楚王心,項羽怎能吃這麽個大虧呢?

項羽的軍事才能在巨鹿之戰中發揮得非常出色,但是,他進入關中的時間卻比劉邦晚了兩個月。項羽不同意劉邦做關中王,將劉邦封到巴郡、蜀郡、漢中郡,將劉邦的勢力驅逐出關中,這是因為項羽擁有的實力決定了只有他能分封諸侯,劉邦不能分封諸侯。但是,項羽可以這樣做,卻因此在政治上減了分,因為大家都明白項羽這樣做是違背“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