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悍將叛楚 屏障丟失(第2/2頁)

巨鹿之戰是項羽軍事生涯的巔峰。這一仗確立了項羽在反秦武裝中的領導地位,使項羽走向了他人生的頂峰。此時的項羽成為天下諸侯盟主,劉邦的實力遠不及項羽,因此,巨鹿之戰後的項羽掌握著劉邦的生死存亡。

彭城之戰雖然項羽勝利了,但是,他的勝利從戰略上說非常有限。

項羽的勝利僅僅是收復了被劉邦占領的西楚國土,西楚國土本身並沒有擴張。

項羽入關時擁有四十萬大軍,劉邦只有十萬軍隊;可是,到了劉邦進攻彭城之時,他已經擁有了五十六萬大軍。雖然劉邦的主力在彭城之戰中受到重創,但是,滎陽、成臯以西直至關中,都還在劉邦的掌握之中,全部關中、部分關東之地這一戰略地區的人力、物力都可供他調用。因此,劉邦雖然在彭城戰敗了,但他已經擺脫了鴻門宴前後隨時可能被項羽消滅的危險境地;劉邦的戰略劣勢與巨鹿之戰後相比,得到了明顯的改觀。所以,彭城之戰劉邦的失敗中包含著勝利的因素。

由於項羽不能越過滎陽向西進兵,更不能把戰爭引向關中、巴蜀,彭城大捷始終只是一個局部戰場的勝利,項羽無法把彭城大捷發展成為全局性的勝利。

彭城大戰之後與鴻門宴前後的時局相比,項羽的戰略優勢已大為遜色。這是彭城之戰後項羽的第一個失敗。

這裏,對人們一向認為的項羽的英勇善戰有必要進行一番檢討。

我認為:項羽英勇是實,善戰則應加分析:對於每一場具體戰役而言,項羽的確善戰;但是,從戰爭全局,即從戰略上看,項羽的善戰還值得探討。

項羽一生自詡的“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都是指每一場具體戰役而言。項羽至死都不知道他只是名將,而不是名帥;只是可用之人,而不是用人之人。

劉邦堅守滎陽,項羽猛攻滎陽,一場決定雙方生死存亡的滎陽之戰即將爆發,雙方到底誰勝誰負呢?

請看:滎陽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