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唐人論秦(第4/5頁)

唐人評論秦始皇,有一個現象特別值得一提。我們在《焚書坑儒》一章中已經講過,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坑術士四百六十余人,這是最原始也是最可靠的記載。

然而,東漢衛宏《古文奇字序》記載的坑士事件和《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卻大相徑庭,重大改動有麗點:第一,坑士原因;第二,事件過程。這兩點改動非同小可。

先說原因。

《秦始皇本紀》記載的坑術士是因為術士韓終、盧生等人欺騙秦始皇,求仙屢屢不應,而且在背後議論秦始皇,出言不遜,最終還攜款逃亡,惹得秦始皇雷霆大怒,立案審理,牽涉四百六十余人,全部被殺。

衛宏卻說,秦始皇將古文字改為小篆和秦隸,天下讀書人不服,議論紛紛,引發了秦始皇肉體消滅天下讀書人的陰謀。

再說事件過程。

《秦始皇本紀》記載的是因為求仙之事,秦始皇與方士們發生沖突,招致了坑術士事件的發生。

衛宏卻說因為秦始皇統一天下文字招致天下讀書人議論紛紛,於是,始皇召集天下的讀書人到達京城,先封他們為“郎”,(侍從),收買人心。然後秘密派人在驪山有溫泉的地方種瓜。由於地熱溫暖,驪山溫泉處冬天長出了瓜。這在秦代算是一大奇聞。秦始皇借機在朝中召博士討論冬天反季節長瓜之事,朝中的諸生們誰也沒聽說過這種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始皇借機派諸生集體前往驪山實地考察。當博士們在驪山山谷的瓜地中實地考察之時,始皇暗中派人從山上往谷中居高臨下用機械填土(不知這是什麽機械),結果,七百多位諸生沒有一人逃出,全部被活埋於山谷之中(秦改古文以為篆隸,國人多誹謗。秦患天下不從,而召諸生至者皆拜為郎,凡七百人。又密令冬月種瓜於驪山硎谷之中溫處,瓜實,乃使人上書曰:瓜冬有實,有詔天下博士諸生說之,人人各異,則皆使往視之,而為伏機。諸生方相論難,因發機從上填之以土,皆終命也)。

由於這兩點重大變化,《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的“坑術士”和衛宏所說的“坑儒生”差別很大。《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的是第一手資料,司馬遷的生卒年又遠在衛宏之前,應當說司馬遷《史記》之說更可靠,衛宏說後出,而且沒有交代史源。在這種背景下,信從《史記》當更為可靠。

但是,唐代學者的態度非常奇怪,幾位著名學者顏師古、張守節、章懷太子李賢、李善都采用了衛宏說。張守節為《史記》作注(《史記正義》),顏師古為《漢書》作注,章懷太子李賢為《後漢書》作注,李善為《文選》作注,都不約而同地引用了衛宏的說法。可見,東漢衛宏的“坑儒”新說在唐代極為盛行。

這說明唐代社會對秦始皇的坑術士進行了空前的社會批判,衛宏說的流行,特別是在顏師古、張守節、李賢、李善這些唐代頂級學者中的流行恰恰說明衛宏新說擁有了多大的市場!也表明秦始皇暴君形象在唐代的定格。

在唐人對秦始皇的諸多評議中,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柳宗元的《封建論》一文具有特殊的意義。此文充分肯定了秦始皇廢封建、立郡縣的功勞。他認為:秦始皇兼並天下之後,剖分諸侯國而設置郡縣,廢除諸侯而委派郡縣長官,這是大秦帝國非常有效的措施。大秦帝國的速亡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絕對不是郡縣制造成的。我們前文已述,秦帝國的速亡是因為皇帝濫用民力造成的。

漢代立國之後,矯正大秦帝國的弊端,按照周朝制度,立皇子為諸侯王,封功臣為諸侯王,結果沒過幾年就屢屢發生叛亂,高祖劉邦不得不疲於奔命地平叛。所以,比較秦、漢兩朝的制度,可以明顯地看到,秦制遠遠勝於漢制。

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宰,據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遊,攝制四海,運於掌握之內。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負鋤梃謫戍之徒,圜視而合從,大呼而成群,時則有叛人而無叛吏。人怨於下,而吏畏於上。天下相舍,殺守劫令而並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數年之間,奔命扶傷而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遲不救者三代,後乃謀臣獻畫而離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繼漢而帝者,雖百代可知也。

在柳宗元看來,大秦帝國的速亡並不在於它廢封建,立郡縣,其“失在於政不在於制”。大秦帶國速亡是因為濫用民力、濫用刑罰,導致民不聊生。失天下在於為政不仁,不在於制度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