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趙高之死

賢能者見亂則憂,奸佞者見亂卻喜,趙高無疑屬於後者。大秦帝國在天下反秦的大潮中風雨飄搖,岌岌可危,趙高則乘亂而動,一步步進行著他最擅長的陰謀活動,進行著最後的瘋狂——向著竊取最高權位的目標瘋狂奔去,也向著自己生命的終點瘋狂奔去。設計殺死秦二世後,趙高迎來了自己一生夢寐以求的權力巔峰。然而,神鬼不佐,趙高心。虛,權衡輕重,琢磨人心,覺得自己還是當不了皇帝,無奈的趙高決定另立他人為秦王。但是,恰恰是趙高意欲扶立的秦王,幹凈利落地結果了趙高的性命,夷滅了趙高三族。他是誰?為什麽他能有這麽大的本事?為什麽他竟然能將害人無數的趙高殺死?

殺掉趙高的是秦王子嬰。

這句話帶出了兩個問題:一是秦國自秦始皇起,秦王已改稱“皇帝”,為什麽又冒出來一個“秦王”?二是“子嬰”是誰?

先說第一個問題。

趙高雖然殺死了秦二世,但是他自己沒有稱帝。趙高走上龍椅,鹹陽宮殿顫抖,這是《史記》記載的,雖然這可能不是事實,卻反映了中國古人極為強烈的正統觀念,更重要的還在於趙高多行不義,遭到正義力量的無言反抗。所謂神鬼不佐,無非反映了天怒人怨,反映了趙高內心的邪惡對正義的恐懼心態。

趙高沒有稱帝,當然不是他不願稱帝而是大臣們無言的反抗讓他心虛,他不敢在這種情況下貿然稱帝。因此,他必須再立一個皇帝。於是,趙高召集朝中大臣和公子開會,公布秦二世胡亥無道伏誅。並且宣布,秦國本來就是一個諸侯國,從始皇帝開始才稱皇帝。如今天下大亂,六國紛紛復國,大秦帝國的土地已經迅速縮水,再稱皇帝就是一個空名,與事實不符,應當像原來一樣改稱“秦王”。這樣,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僅僅施行了十五年就被趙高廢掉了。

再說第二個問題。

殺趙高的子嬰是誰?

文獻記載的子嬰的身份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秦二世的侄子。《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把“兄子”理解為“兄之子”,所以,子嬰是秦二世哥哥的兒子,也就是秦二世的侄子。

第二種,秦始皇的弟弟。《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

第三種,秦二世之兄。《史記·六國年表》:“趙高反,二世自殺,高立二世兄子嬰。子嬰立,刺殺高,夷三族。”這裏的“二世兄子嬰”應當理解為“二世兄”“子嬰”,不能把“子嬰”二字拆分,下文“子嬰立”緊接上文,表明“子嬰”二字不能拆開。

上述三說之中,“二世兄子”說最為流行。東漢班固的《漢書·高帝紀》即用此說,近現代學者也多采用此說。中國目前最為通行的工具書《辭海》和《辭源》也都將子嬰釋為秦二世的兄子,並進一步指出是扶蘇之子。

但是,近年有學者指出子嬰為“二世兄子”一說有問題。

第一,年齡不符。如果子嬰是秦二世的侄子,而且是秦始皇長子扶蘇的長子,秦始皇只活了五十歲,即使他十七八歲生扶蘇,扶蘇十七八歲生子嬰,秦始皇死時,子嬰也只有十六七歲。秦二世胡亥在位三年,子嬰繼位為秦王時,最多不過二十歲。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子嬰,他的兒子能有多大?

三四歲吧。《史記》卻有幾處記載著子嬰被趙高立為秦王時,曾與其子商量誅殺趙高事。如《秦始皇本紀》記載,趙高立子嬰為秦王後,要求子嬰齋戒五天,但是,子嬰和他的兩個兒子商議誅殺趙高(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日)。

可見,子嬰不僅有兩個兒子,而且年齡都已經不小,能夠參與謀劃誅殺趙高之事。子嬰如果是秦始皇的孫子(二世兄子),不可能有這麽大的兒子。

第二,地位不稱。《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趙高在謀殺秦二世另立新君時說:“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嬰。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趙高的話不一定完全屬實,但如果沒有一點根據,恐亦難以服眾。這說明子嬰是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如果子嬰是秦二世的侄子,年齡不過十六七歲,參與社會生活的程度肯定不深,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不會這麽大,因此,“百姓皆載其言”就不大可能。

總之,子嬰不可能是秦二世的侄子、秦始皇的孫子。

子嬰會不會是秦二世之兄呢?《史記·六國年表》非常明確記載著子嬰是秦二世之兄,但此說亦有問題。

從年齡上看,秦二世是二十三歲被殺,如果子嬰是秦二世兄,必然在二十三歲以上。但是,秦始皇是五十歲病故,其子最大可能在三十歲左右,因此長子只可能有十多歲的兒子,與其子商議誅殺趙高,勉強說得過去。但是,有兩點無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