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李斯之死(第3/5頁)

不管李斯如何一心為國,審理此案的趙高卻必致李斯於死地。

李斯不是一般的臣子,他是大臣重臣,以什麽罪名殺李斯呢?

李斯與他的長子李由謀反!

趙高以此為罪名,抓捕了李斯的宗族、賓客。趙高對李斯用毒刑拷打,李斯實在受不了酷刑之痛,只好被迫承認謀反(責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趙高治斯,榜掠千余,不勝痛,自誣服)。

這次和李斯一塊兒向秦二世進諫的還有右丞相馮去疾與將軍馮劫。但是,馮去疾和馮劫認為自己身為將相,義不受辱,未入獄就自殺了。只有李斯一人人獄。

李斯為什麽不自殺呢?

李斯希望出現奇跡。李斯憑什麽希望出現奇跡呢?

一是他自負文才出眾,二是他自以為功勞很大,三是他確無反叛之心。

他希望像當年上《諫逐客書》一樣,說服秦二世,一書定乾坤。所以,李斯寧可入獄也不自殺。

李斯在獄中寫成了一封史上著名的奏書。

這封奏書,正話反說,列舉自己協助秦始皇的“七大罪狀”:

一是兼並六國統一天下;

二是南平百越北逐胡人;

三是善待功臣擁立皇帝;

四是建立社稷修建宗廟;

五是統一制度統一文字;

六是修築馳道大興樓觀;

七是輕刑薄賦獲取民心。

上述七罪,足以處死,僥幸至今,已是萬幸,希望陛下明察。

李斯自述的“七條大罪”實際上是其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的七件大功,但是,這封奏書可不像《諫逐客書》一下就打動皇帝,根本未起任何實質作用。

為什麽呢?這封奏書可是李斯力挽狂瀾的最後一搏啊!

因為秦二世根本沒有看到這封奏書。

李斯的奏書報上去之後,趙高說,一個囚犯怎麽能上書?於是,扣壓奏書不上報。所以,李斯傾注了全部心血的奏書根本沒有送到秦二世的手中。

趙高可以扣壓李斯的奏書,但是,李斯身為丞相,這麽大的案子可不是主審官趙高一人說了就算的,秦二世會派人復審。

趙高精通秦法,當然知道這是必過的一道坎。所以,趙高派他的門客十多人假扮成秦二世的禦史、謁者、侍中,輪流審問李斯。

這些門客假扮成秦二世的復審官,提審李斯,李斯信以為真,立即翻供,實話實說。趙高知道後就讓人再用嚴刑拷打李斯,李斯這才知道上了趙高的當。這種貓捉老鼠的遊戲可不止玩了一次兩次,而是玩了多次,每一次都讓李斯付出了血的代價。

當秦二世真派人去驗證李斯口供時,李斯反倒以為又是趙高的鬼把戲,不敢再翻供,而是認罪服罪。使者匯報秦二世。秦二世高興地說,沒有趙君,我幾乎被丞相出賣了(後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奏當上,二世喜日: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秦二世再派使者到達三川郡調查李由時,李由已經戰死。

秦二世證實李斯承認謀反後,李斯的“夷三族”罪自然成立。

秦二世二年(前208)七月,李斯在鹹陽被“夷三族”,走完了他一生流血的仕途。

李斯是兩朝老臣,又曾經幫助秦二世登上皇帝的寶座,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李斯的非正常死亡呢?

有三大原因:一是遇到野心勃勃的趙高;二是李斯自身難辭其咎;三是難以抵抗皇帝制度。

先說趙高的野心勃勃。

趙高之所以能夠發動沙丘政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得到了李斯的支持。

所以,李斯與趙高同因沙丘政變而受益。李斯原來是秦始皇的丞相,手握大權,沙丘政變只是保住了李斯的丞相之位,其他無變化。趙高則不同,他在秦始皇手下雖受信任,但他是近臣而不是重臣。地位、權力、聲望都遠遠不及李斯。所以,趙高在沙丘政變中的受益遠遠大於李斯。沙丘政變之後他當上了地位特殊的郎中令。

但是,趙高的野心並未得到滿足,相反,他的野心越來越大,李斯也成為他“進步”路上的絆腳石。所以,趙高才設計陷害李斯,借此除掉他,以便取而代之。

趙高設了一個套,面見李斯,建議他向秦二世進諫,這恰恰是李斯此時最願意向秦二世講的。所以趙高一說,李斯立即答應。之所以答應,一是李斯早有此念,二是趙高的恭維使李斯誤以為勸諫秦二世是身為重臣的自己最該做的事。但是,李斯萬萬沒有料到這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陷阱。趙高偏偏在秦二世和嬪妃們最親熱的時候通知李斯進諫,三次打斷秦二世的興致,惹得秦二世極為不滿,趙高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憎惡李斯。

李由在戰場上的失誤給了趙高一個理由,最終成為除掉李斯的一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