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沙丘政變(第2/5頁)

秦始皇渴望長生。他一直不相信自己會這麽快死亡,所以,當他在平原津病重之後,他一不準大臣們議論善後之事(回避死亡),二沒有更多地考慮最高權力的平穩交接這個大問題。等到病危之時,他才意識到這是個問題,然而,還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大問題,而且是關系到帝國安危的天大問題。所以,他寫了詔書,但是,因為此時秦始皇已經病危,詔書寫好,生命卻處於彌留之際,發出之事他已經來不及再管了。所以,詔書變為遺詔,而且,遺詔落到了趙高手中。

秦始皇遠沒有漢武帝那麽從容。他處理後事有三大弱點:一是沒有明確立太子,二是沒有明確一批顧命大臣,三是沒有親自督令詔書發出。

上述三點都非常重要。

沒有明確立太子意味著秦始皇的二十多位兒子個個都可以被立為二世皇帝。這樣,秦始皇自己想立的長子扶蘇就有可能失去皇位。

沒有明確一批顧命大臣意味著知道此事的丞相李斯可以一手遮天。後世皇帝臨終之時如遇特殊情況,都要立若幹位顧命大臣。這些顧命大臣肩負著忠實履行先皇遺命的職責。而且,由於有若幹位顧命大臣,不可能出現一位顧命大臣說了謊言仍被認為是先皇遺命那樣的問題,顧命大臣之間可以相互制衡。沒有制衡,什麽事都可能發生。

沒有親自督促詔書及時發出也是一大失誤。一旦秦始皇駕崩,無論生前如何威風八面,死後還能管得了什麽呢?連自己的屍體腐爛任人擺布他都管不了,更何況是最高權力的移交?一封事關帝國命運的詔書在秦始皇身後只是一張廢紙。

最後談談有沒有人從中作梗。

表達秦始皇意願的詔書留在了趙高的手中,如果說有人作梗,發出都不會知道,怎麽能從中作梗呢?

趙高會作梗嗎?可能性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趙高深受秦始皇恩寵,所以,他才能擔任中車府令兼行府璽事的雙重要職。而且,趙高整天在秦始皇身邊,對秦始皇的病情非常了解。秦始皇一咽氣,他立即謀劃篡改遺詔,因此,不能完全排除趙高此時懷有復雜的心情。秦始皇信任他,委以重任,他應有感激之情,他應當希望秦始皇健康長壽,長保自己的榮華富貴。趙高最早知道秦始皇詔書的內容是要扶蘇即皇帝之位,因此,趙高的地位會因秦始皇的病故和扶蘇的即位發生變化。

但是,要說趙高有意扣留秦始皇的詔書不發,也未必,因為發與不發,他並不能完全做得了主。畢竟秦始皇是死是活誰也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而且,秦始皇又最討厭別人談論他的生死問題,誰敢碰這個釘子啊!不討論,不準備,一旦發生意外,一切皆有可能了。然而,在秦始皇尚未一命嗚呼之時,趙高豈敢隨意扣押。趙高最有可能的心態是摸著石頭過河——邊走邊看。如果秦始皇病情好轉,肯定會關心詔書發出去沒有。趙高沒有得到明確發出的命令,因此未將詔書發出,這符合秦始皇病情好轉不願再談喪葬之事。如果秦始皇病危,那就有兩種可能,一是秦始皇過問此事,二是顧不上過問此事。秦始皇一旦詢問,趙高會立即發出詔書,他不可能欺騙秦始皇,違背秦始皇的旨意;如果秦始皇病重陷入昏迷,顧不上問,他也就可以不發。只要詔書不發,就有文章可做。

所以,我估計在秦始皇沒有病故之前趙高不敢對秦始皇的詔書有意扭留,也不能有意扣留。“不敢”是因為秦始皇萬一病好了呢?或者病輕了呢?秦始皇過問起這件事,趙高負得了這個責任嗎?“不能”是因為李斯是丞相,丞相的權力極大,李斯如果沒有和趙高聯手,趙高怎麽敢抗旨呢?

但是,無論如何,秦始皇傳位扶蘇的詔書最終沒有發出,這是不可改變的歷史事實。

秦始皇突然去世,而且去世前沒有將召扶蘇回鹹陽主持喪葬的詔書及時發出,這為大秦帝國第一次最高權力交接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政治漏洞。

為什麽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政治漏洞呢?

因為知情者範圍太小。秦始皇在世之時沒有明確定太子人選,僅在病危之時才寫了一道詔書,讓長子扶蘇回京主持喪葬。扶蘇主持完喪葬自然將繼承帝位。秦始皇雖然沒有明確寫出這一點,但是,每位大臣、每位公子都不會誤解秦始皇的這一意思。因為秦始皇的意願已經非常明確了,他有那麽多兒子,獨獨選長子回京主持喪葬,為什麽呢?當然是想讓扶蘇繼位。可是,這封詔書是秦始皇口授、趙高書寫,又沒有發出,還留在趙高手裏,百官之中唯丞相李斯一人知道,公子之中雎胡亥一人知道,身邊人唯有趙高知道,地點又是在巡遊途中的沙丘。朝中的大臣們(如右丞相馮去疾)不知道,都城中的諸公子不知道,秦始皇身邊的重臣蒙毅不知道,長城軍團的主帥蒙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