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對於趙國的未來,趙丹有那麽一些想法

當趙丹聽到荀況到來的消息之時,這位趙國的君主正在苦逼的批閱著奏折。

知道繆賢前來稟報荀況已經入宮的消息之後,趙丹才將頭從面前那堆積如山的奏折中擡起來,對著面前的繆賢說道:“速請荀子進殿!”

在說完了這句話之後,趙丹將自己的身體伸直,揉了揉有些發酸的手腕,然後用力的伸了一個懶腰。

說實話,在這個年代由於竹簡的存在,批閱奏折還真是一個體力活,批閱了一上午奏折的趙丹一放松下來就感到相當的疲憊。

就在趙丹活動手腕的時候,他突然想到歷史上的一個傳說。

據說秦始皇極為勤政,每天都會批閱數百斤的奏折,即便是在外出巡視的時候也不例外。

所以那位秦始皇之所以並沒有成為一個長壽的皇帝,說不定也是因為和成年累月進行這種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有關……

雖然說這只是胡思亂想,但是卻提醒了趙丹一件事情,那就是造紙術的改良勢在必行了。

眾所周知,東漢時期的蔡倫通常是和造紙術連在一起的,但嚴格來說蔡倫並不是紙的發明者。

事實上在春秋戰國的時代,就已經有了紙的出現。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

當漂絮完畢之後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幹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也就是趙丹時常用來書寫密信的絹帛。

但問題在於這種絹帛的產量實在是太過稀少,就連趙丹一個人的用紙需求都無法滿足,就更不要提什麽拿去替代這笨重的竹簡了。

而歷史上所謂的造紙術,通常指的是東漢蔡倫對造紙術的改良。

在經過蔡倫的改良之後,紙才終於開始因為價格低廉且容易獲得的原料而大規模的普及起來,最終完全替代了竹簡。

就算是為了不讓自己年紀輕輕就因為每天搬著幾百斤竹簡在桌案擺上擺下而累垮,趙丹也覺得自己盡快的將這個造紙術給鼓搗出來。

但是讓趙丹感覺到有些蛋疼的是,趙丹並不清楚蔡倫所改進的造紙術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具體的工藝流程又有哪些。

但好在趙丹也並不就是完全一無所知,在一番絞盡腦汁的回憶之後,趙丹終於想起來蔡倫造紙術的原料應當是用樹皮和破布,然後在造紙術的過程中應該有一個叫做打漿的步驟。

然後趙丹就想不起來了。

這讓趙丹也不禁有些感慨,別的穿越者都是能夠在穿越之後對於任何事情都了如指掌,只要看過的百度過的東西都能夠輕松地回憶起來,怎麽自己就沒有這麽強大的本事呢?

於是趙丹幹脆就將這項任務丟給了趙國的工匠們去慢慢研究摸索了。

從目前來看,顯然趙國的工匠們還並沒有摸索出什麽像樣的東西來。

這讓趙丹又不免想起了春秋戰國時期大名鼎鼎的一個學派,和儒家並稱為“顯學”的墨家。

要知道墨家對於這種制造類的東西還是非常有心得的,也曾經出過魯班這樣的頂尖巨匠,如果有了墨家的幫助的話,那麽想來應當是能讓造紙術的改進更加的順利一些。

為此,趙丹還曾經悄悄地派胡衣衛尋訪過墨家弟子們的蹤跡。

然而自從戰國以來墨家已經逐漸衰微,到了現在這個戰國末期時代更是幾乎完全銷聲匿跡,其成員不再像之前那般公開在諸國間活動,因此到現在都沒有被胡衣衛發現。

當然了,鑒於趙丹才剛剛穿越不過幾個月的時間,胡衣衛對其他六國的滲透也才剛剛進行了一個開頭,所以趙丹也並不著急。

像造紙術和尋找墨家這樣的事情,重要性其實並不算太高。

在趙丹看來,趙國如今所迫切需要的,乃是一場能夠讓趙國變得更加強大的改革。

眾所周知,在趙丹爺爺趙武靈王在位的時候,趙國曾經進行過一次極為有名的、叫做“胡服騎射”的改革。

正是因為那次改革,趙國的邊騎軍團飛速崛起稱雄諸國,趙國總體戰鬥力也隨之大大上升,由此揭開了趙國在戰國中後期一步步強大起來的序幕。

但是趙武靈王的這一次胡服騎射的改革其實並不徹底,因為這次改革主要集中在軍事方面,而對於趙國的制度方面卻少有涉及。

作為一名穿越者,趙丹非常明白秦國之所以能夠最終一統天下,靠的正是商鞅變法以來確立的一整套制度。

在商鞅所確立的這一整套制度之中,軍功爵制度雖然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但卻並不是全部。

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的時候,趙國雖然也借鑒並且基本上照抄了商鞅秦國的軍功爵制度,但也就僅此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