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回長安(第2/2頁)

到了洛陽之後,孫享福同樣選擇在溪村過夜休息,這裏,也將面臨一次產業升級轉型,只靠農耕和養殖的話,他們的極限,也就到現在這個規模了,洛陽的交通比長安更加便利,輻射範圍更廣,此前孫享福給長孫無忌提了很多發展建議,他自己,當然也不會落下。

“村長,你的意思,咱們要擴大雞鴨豬的種苗培育,以後,減少成苗養殖的規模?”

“沒錯,咱們自己,已經能夠吃上肉了,接下來,就得想辦法,讓全天下的百姓吃上肉,出售種苗比養殖成苗更加賺錢,省力,並且還能開辟配套產業,我希望,你們未來,可以向運河能夠輻射到的所有州縣提供雞鴨豬苗,讓一些想要合作的商人,或者個體戶,大規模的在你們這裏進購種苗。然後,你們向他們提供養殖技術支持,可以采取收費的形式,還可以賣飼料給他們,或者,找飼料原材料產出比較大的地方,開設飼料分廠……”

產業一旦鋪開,就會像一張被不斷被加強編織的大網,會越來越細,越來越大,古人缺的,只是這種理念,真正勞作起來,他們或許比現代人還吃苦耐勞,因為,他們是窮怕了,餓怕了的一代人。

王二牛並不是被點化一下,就會變成智者的人,但是,他有一個特點,就是完全按照孫享福交待的方法辦事,相信,等溪村的轉型逐漸形成的時候,孫享福只需要在報紙上刊登一則廣告,就會有無數想要涉足養殖業的商人跑來溪村,找他合作。

而且,溪村雖然只有一兩萬畝土地,但是,它的潛力遠遠不止這些,因為這兩年,他們已經累計到了一定的財富,有了財富,就可以投資做項目,河南之地的小麥太多了,大多數人都是以面為主食,孫享福每次到溪村,都會忍不住多吃幾碗面條,這種味覺上的刺激,總讓他想起後世在鄭州下火車時,看到對面的那個巨大廣告牌。

方便面這個玩意,懂它的人,往往都活的比較深刻,而在這個時代,它卻完全是可以被當作一種頂尖美食來看待的,開發出來,一定是一種暢銷商品,而面粉類可開發的零食其實太多了,給他們大致描述一個方向,讓他們自己去研究,將老百姓生產出來的這些越發不值錢的農產品,變的更加有價值,就是商業發達的好處。

孫享福到達長安的時候已經是正月二十二了,這一天上午李世民特意召開了大朝會,主要議的就是使團出行的問題,孫享福沒有趕上朝會,他到長安城下的時候,已經是下午時分,在得知使團的隊伍,已經行至便橋的時候,他在府門前換了匹馬之後,就快速朝使團出行的方向追去,都沒有時間問候一下家裏人,連送行都要追著送,也是沒誰了。

黃昏將至,便橋往西三十裏,便是使節團的駐紮地,即便是所有人都有駱駝,和馬匹代步,這支三四千人的隊伍,在有寬闊平整的水泥道路的關中,一天的行進路程,也不過是一百多裏,也就是說,他們即便是以這樣的速度,一直不停的走,想到達到萬裏之外的西域,也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而實際上,可能要將近半年,從每年西域胡商到長安的時間,就可以大致推斷出趕路所需要的時間。

假定他們的返回時間是貞觀六年九月,定襄城的天下第一運動大會舉行之前的話,那麽,他們真正在西域諸國活動的時間,只有不到兩年,這段時間裏,他們需要談判敲定的項目,涉及的領域,非常多,可能會一直處在比較忙碌的狀態中,孫享福對於使團的期許是比較大的,雖然通過一些信件,與他們中間大多的自己人有過再三的交流叮囑,但他還是想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親自過來送一送。

“我就知道,孫都督,一定會趕回來送我們的。”

營帳之外,馬周遠遠的朝大路上走來,他的身側,穿著一身新式棉質官袍的孫二力緊跟著,孫享福成了第一個從皇帝家臣轉換成朝臣的人物之後,他來做第二人就簡單的多了,現在,他也是使節團的主要官員之一,李世民給了他正五品的農部郎中銜,與其它幾大部門的隨行官員一樣,是僅次於使團正副二使的高級官員,有權力代表大唐,與西域諸國談判所有關於農業方面的事情。

而在孫二力之後,又有許多人從營帳裏跟了出來,除了與孫享福相熟的官員以外,大多是新晉的文工團成員,以李香蝶的和姚紅袖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