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2/2頁)

像這樣的高產水澆地,一戶人家精耕細作的話,最多能種二三十畝,也就是說,光是這一個垸的田地,就需要一千多戶的百姓來種,差不多要可以形成十幾個新村落,或者一個大集鎮。

等孫享福設定好了周長線路的時候,武士彟,也終於將招募到的數萬百姓給他送了過來,年前的準備的一些工具也分發到了他們的手上,簡單的搭建了一些工棚以作休息之後,數萬人的勞作,就開始了。

孫享福小時候就是在大堤上打滾長大的,對於堤的構成,他再了解不過了,以這個時期的水情,築八到十米高的八字形大坡,就足以,沿水面是需留出足夠的區域,種植護堤林,甚至,沿江的區域,還要築一道隔堤,防止江水沖擊大堤過猛,在大堤的內側,還要築上小堤,讓整個堤的占地表面變寬,腰中段,受力,無有倒塌的危險。

除了大堤兩側的護堤林之外,大堤本身也要種上大水難以沖刷走的護坡草,當然,目前的工作只是築堤,草的話,基本不用怎麽種,一兩年就會自然長滿。

樹苗,則是要開苗圃培育,以白楊和水沙最佳,這兩種樹長的非常快,不怕水,長成之後,枝葉非常繁茂,當地百姓可以砍枝為柴,樹幹也是用於建築的好材料,五到八年,就可以輪換砍伐種植一輪。

最關鍵的是這兩種樹的樹苗很簡單,幾乎是插枝就能活,孫享福只需要安排一幫人專門去幹這樣的活就行了。

上元節前一日,孫享福從工地上回到了荊州,兩三天的適應期之後,工人們已經知道怎麽幹活了,可別看幾萬人的場面很大,其實,每天也就築個幾百米長,就算後面因為工具更加充足,大家做事熟練後,速度會提升不少,但也提升的很有限,只怕這一年的時間,能將這一個垸築好,完成垸內的水利設施,就已經算不錯了。

實際做過之後,才能理解,為什麽後世的五百多個垸,需要幾個朝代,近千年的累積才將其全部築好,因為,沒有那個朝代,敢像孫享福這樣,把幾萬人弄來全職築垸,這個開銷,朝廷是很難承擔的,光是這一個垸,放在別的朝代,同樣的人手,起碼要兩三年才能築成,遇到什麽國家動蕩,或者經濟緊張的時期,還得無限期停工,而得到的,只是四萬多畝垸田而已。

以這些築垸的工人每個月幾萬貫的消耗來算,光是工錢方面的投入,就會讓這些田地的均價達到了十幾二十貫一畝,在有其它土地可以耕種的情況下,專們花錢築垸,是得不償失的,而孫享福之所以做這個得不償失的項目,是因為,他想通過這些今後注定會連成片的垸堤,徹底的解決荊襄地區的水患。

“應公,陛下召我回去主持關中春耕了,明日,我便要出發。荊州這邊的局面已經基本打開,按部就班的推進下去就可以了,過一段時間,關中會有船來荊州,到時候,這邊幾個主要城池的碼頭應該已經建設完畢,就到了您推動當地商業發展的時候了。”

“正明不過了上元節再走麽?”

“不了,關中的春耕也耽擱不得,另外,朝廷派往西域的使節團隊過幾天就要出發了,我爭取趕上,給他們送行。”

“那好,對於商事,老夫還是有些信心的,你回去之後,且按照咱們商定好的安排便是了。”

這個時期的商業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買和賣,當本地的一些東西,有人明碼標價來收購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有人把它弄出來賣,官府,只需要做好宣傳,管理好稅收,就能從中得利。

比如,湖區的黃鱔泥鰍產量特別多,這些玩意在當地並不值錢,然而,在關中卻能賣到好價錢,武士彟只需要提前組織一些商販,在碼頭出錢收購,當地的百姓,就會想各種辦法捕撈,賣錢。

待得關中的商船來的時候,他們只需要出錢,就能大量從這些商販的手中拿到魚貨,而他們從關中的帶來商品,也會被這些商戶買去,銷售給賣魚貨得了錢的百姓們。

當然,魚貨只是其中的一種,孫享福此前給武士彟的冊子中,有很多當地特產的種類,逐漸的,這些東西都會被百姓摸索生產,如果,朝廷還能給百姓提供一套高產的方法,那麽,很快,這裏的產能就會放大,同時,有了收入的他們,又會大量需求,和消耗外地的一些產出。

如此局面一成,就等於整個市場就被激活了,它會不斷的刺激市場去生產開發各種新產品,或者產品原材料,當人們所接觸到的商品越來越豐富全面的時候,他們的生產力,也會不斷的提升,算是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

而整個環節中,水路轉運公司,只是弄了一些船,招募了一些水手,來溝通各地而已,這就能在賺取大量利益的同時,使得所有人的生活都得以改善,這也是為什麽孫享福寧願低價出售田地,讓利給這些本土氏族的原因,也要推動這個項目的原因,因為,沒有他們提供的啟動資金,孫享福想要將整個長江流域的城鎮經濟盤活,可能需要推遲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