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1章 南都(第3/4頁)

現在當然不同於洪武年間了,到了晚間,那些寬袍大袖衣冠楚楚之輩多半不是商人,而是官員或是有功名的名士們,他們出身世家,身家富貴,又有情操和本事,當然大受名妓歡迎。

秦淮河兩岸不知道有多少類似的傳奇,以晚明時最為昌盛。

成國公迎娶名妓,動員五千家丁和南京的京營兵,一路打著燈籠火把,半個南京城都被照亮了。

錢謙益是東南文壇領袖,照樣公然迎娶柳如是,沒有人說什麽不對,卻成了一時美談。

這兩貨要放在洪武年間,腦袋鐵定不保,以朱重八的脾氣,絕不會留著這兩人的人頭過夜。

“我不是說秦淮河上的花船。”張岱哈哈一笑,指著不遠處的一座龐大建築群落,說道:“看到沒有,那裏的那處建築的人流,是不是叫人吃驚?”

順著張岱的手指,黃宗羲果然看到西邊一處建築群落,最少有過千人湧向那邊,無數人從車馬上和幾條大街往那邊去,還有很多人是從船上下來,直接奔著那邊而去。

“那邊是大功坊啊?”黃宗羲又搖了搖頭,說道:“臨近馬家街那裏。”

“對嘍。”張岱道:“那邊是馬家街,原本鄭和的府邸,現在叫和記買了下來當在南京城裏的和記分行所在。你看,現在那邊已經成了最熱鬧的所在。山東,兩淮,鳳陽,荊州,沙市,蘇、松、常、湖,各處的商人到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來此。而北直,宣大,山西,陜西,河南和山東北邊的商人,當然還有遼西商人,主要就是往京師去。”

“宗子兄怎麽知道這麽多?”

“我好美酒,美食,美婢,燈火,鼓吹,戲曲,古董,哪一樣不花錢?”張岱道:“我父親尚在魯王處,前年就提醒家中要與和記合作。現在我們在紹興的幾個大商號都是從和記辦貨了,雖然我們還是船運為主,但很多地方也是借助和記的車馬物流,就算是船運,往湖廣荊沙的也開始買和記的保險。在過江之後,從揚州淮安到山東,河南,大家都買保險,同時借助和記的物流和帳局。”

黃宗羲有些迷惘,說道:“有多少商家這麽做?”

“我是說所有,所有。”張岱斂了笑容,沉聲道:“不是少數人,也不是多數人,是所有人。現在資本在幾千兩以上,需要遠行辦貨的,誰不借助和記?你看那麽多人,有不少都是空空兩手的,貨物都是和記幫著運送,只要到地方拿著憑據就能取貨了。比自己運輸省心省力,也省錢。你不要小瞧這事,近兩年來南方的商旅發達,地方富裕,和記的功勞最少占了三成甚至更多。在以前,我江南地方雖然富裕,可是照樣有地方關卡,有胥吏幫閑為患,也一樣有盜賊,商人出門要提防小心行事,同時物流以船運為主,但水路不至的地方也一樣有以車馬載運貨物,耗費極大,與北方無異。現在和記的物流在我們江南也占了一席之地,還是因為我們這邊水網密布,船運發達的原故,在北方,據家嚴信中所提,幾乎也是每家需要遠行買賣貨物的商行,也都是依賴和記了。”

張岱接過小廝遞來的酒,仰頭飲了一口,然後抹嘴笑道:“這酒我就喜歡那家樊樓自家釀的,不過若是買不著我也能喝別家的好酒。太沖,我現在要問你,如果禁絕和記,江南要受多大損傷,還有北方諸省,要受多大損失?”

黃宗羲臉色有些發白,不過還是咬牙說道:“和記不過數年光景,就算沒有了保險和帳局,沒有他們的騾馬行,了不起就是到天啟二年之前的光景,那時候江南不富裕,地方就沒有商貿?”

“這個我也下過些功夫。”張岱指著水西門方向,說道:“今天那邊大約會有三十多艘船出海,平均每天都最少這個數,多時過多百艘,數字是天啟四年之前的十倍有余。如果封港,後果會如何?加上各府的損失,如果封港和禁止和記商行,我預計海貿縮水十分之九,相關的海商要承受重大的損失,一個月內,各家海商會縮減九成的購貨量,蘇州三百家絲廠要減少一半的產量,最少有五千名工人會在月內衣著無食。其後三個月內,各絲廠,織布廠,造船廠,最少有兩三萬人無有工可做。再下來,酒樓,飯莊,米糧行,相關海貿的幾十個行當,最少十幾萬人要被裁撤。包括南京在內,二十萬人就是二十萬個家庭,百萬以上的人在半年之內找不到活計可做。誠然,可以轉行,可以慢慢恢復,但江南從隆萬開海以來就是富裕,近幾年來幾乎人人有工可做,人人都可日入百文,大家過慣了好日子,一下子變成衣食無著或是生計困難,數年內很難恢復,你看這百萬之眾是怨恨誰?”

黃宗羲冷汗淋漓,到此時他也知道張岱並沒有誇張。